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廖沫沙: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廖沫沙: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71424

中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一直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将从表达的定义出发,分析学生表达能力低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语文程度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阅读,一个是表达。现在该谈谈表达问题。

所谓“表达”,就是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东西,用语言或文字反映出来。能反映的,就叫有“表达”能力,反映得准确、鲜明、生动的,就叫“表达”得好。

讲到这一点,恐怕有很多人,包括亲自在教着中学生的教师们,都会一致地摇头,说:就是这个太差,学生的表达能力低。

到底是怎样低法?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表达,得通过一种形式或者工具:用嘴说出来的,叫“语言”,就是讲话;用笔写出来的,叫“文章”。说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低,是说他们用哪种表达工具的能力低呢?是说他们不会用嘴讲话,一件事情、一个思想,经过他们的嘴就讲不明白了么?这样的事,谁都不能相信。

可见讲“表达能力低”,是指中学生写文章写不好,用文字来表达事物和思想的能力低。

这有些奇怪:文字就是语言的代表,语言的符号,口里说出来的话,叫“口头语”,笔下写出来的话,叫“笔头语”或“书面语”,也叫“文章”。实际上口里说的同笔下写的,应该是一个东西,为什么从口里说出来,能说得明白,从笔下写出来,就写不明白了呢?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就是有没有思想内容可写;其次是思想内容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实际事物,是正确的思想还是不正确的思想;再次才是写得好不好,是不是能把所写的内容准确而充分地写出来,即表达出来。

前两点是属于思想内容有没有,有多少,对不对的问题,后一点是形式或工具能不能配合上内容,能不能准确而充分地表达出内容的问题。

中学生的表达能力低,文章写不好,到底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呢?是缺乏实践经验、思想水平、科学知识呢?还是缺乏运用语言文字的知识和技能呢?

前面分析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我们已经说过,这两方面的条件,他们都不缺乏。他们用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并不低。可是用笔来写书面语言的能力却很低:他们有思想内容,却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得不明白,不准确,不流畅,不充分,甚至词不达意,文不对题,至于字、词的错乱,语法或句法不通,还在其次。口里能说,笔下却不能写,这是什么道理?很值得研究。

孩子怎么能讲话的?

口头说的话,同笔下写的文章,语言同文字,既然实际上应该是一个东西,那么它们的教和学的过程,也可以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用妈妈教孩子讲话,孩子学父母讲话来打个比方。

妈妈是怎么教孩子讲话的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不自觉地教,就是自己同别人讲话,孩子在旁边听着,久而久之,他听懂妈妈讲话的意思了,也就学到讲话了,另一种是自觉地有意地教孩子讲话,自己专门对孩子说:“吃饭饭”,“吃果果”,这样一件东西、一件事情地教孩子讲,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久而久之,就教会孩子讲话了。

到幼儿园,教师们就更加有计划地培养孩子们讲话的能力了,教师自己讲个故事、朗诵一段诗,唱个歌儿,教孩子们重复几遍,直到孩子们能背出来,回家去朗诵或唱给爸爸妈妈听。孩子们讲话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他们的教法,有两个特点:一,直接教孩子们讲,这叫什么,那叫什么,指着实物,并不多作讲解,让孩子自己去理解;二,让孩子自己学着讲,而且重复多遍,让孩子熟记,哪怕是一个单字(词),一句简单的话,也让孩子反复地学着讲多少遍,错了马上给他改正,直到他背熟,能自己讲出来为止。

孩子是怎样学讲话的呢?大体是这样:先是听妈妈或大人讲话,有时是对别人讲的,有时是对孩子自己讲的,有时是妈妈有意教他讲的,不管是对谁讲,他只要在场,都听;一边玩,也一边听。慢慢能听懂了,就开始学着讲话。

孩子们学话的过程,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两段:一是听大人们讲,二是自己学着讲。无论哪一段,共同的特点是重复:多听、多讲,讲就是自己练习。

“文到妙处无过熟”

教学生写文章,同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不是也可以采用像妈妈教孩子讲话,孩子学妈妈讲话一样的办法呢?

当然不是像教话和学话那么简单,只用口讲,而是拿出许多挑选出来的文章(就是教材),先教学生读,再叫学生学着写。

学校不是已经在这么作吗?教师天天在课堂里教学生读课文,给学生讲课文,一两个星期还让学生写那么一次作文,写了,还给他改正,这不就是教了他们吗?

对的,这是在教,同妈妈教孩子讲话也相差不多,可是还差了一些,而且差了一些主要的原则。

这要从学的一方面来看出问题。孩子学讲话的办法,一个是听大人讲,一个是自己学着讲。他听大人讲话,不论是对别人讲或对自己讲,并不要求多解释,他会自己想办法去理解,听多了,他也自然能理解;他自己学着讲,开始讲得不好,常常讲错,讲得不明白,但是讲多了,也就能讲明白,讲正确。这里面有一个根本办法就是多听,多讲。

妈妈们是从实践中总结出这个简单而又合理的经验,就是让孩子们多听、多讲。

教师们呢?似乎懂得这个简单而又合理的经验的人并不多,以为只要在课堂上把课本里的几篇文章讲完了,讲透了,一字一句都讲解,分析了,学生也一两周写了一次作文,就算教学生教到尽头了,还有什么办法好使呢?

所以教师们所想的办法,是课堂上如何把课文讲得透,一字一句,点滴不遗地讲透。就象喂孩子吃饭,自己给他嚼得烂烂的,然后塞进孩子的嘴巴;可是有一条:一顿饭只给孩子吃那么两三口,就敲着饭碗对孩子说:“好了,吃饱了,饱饱。”可怜的孩子,实际哪里能吃饱呢?

这样的教法有两个毛病:第一、饭嚼得太烂,孩子的消化能力,其实早已超过消化他所吃的东西的程度了。前面我已说过,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不低的,现在的中学课本,除开有数的几篇古文他们读不懂以外,其他的现代语体文,他们自己就能读;分析能力或许差一些,可是教师也不用每一篇都讲得那么细,分析几篇示范一下,就可以了,等学生们理解不了,分析不了,再讲,行不行呢?要知道,经过妈妈口里嚼过的饭,常常是淡而无味的,这不会有好效果,只会败坏孩子的胃口,妨碍孩子消化能力的增长。讲书讲得过分的细,对学生们来说,也同样是倒胃口的事。

第二,只读课本上的几篇文章,学生读得太少,象孩子吃饭吃不饱一样。吃不饱饭,营养不够,人长不壮;读得少,就是学得少,也就不会写文章,即便写出文章来也不会写好。

作文,是一种练习,同孩子学习讲话要多练习讲一样,也要多练习写。多写就可以练出来。

我的结论是:要提高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只有一条简单的办法:多读和多写。

前人有一句话叫:“文到妙处无过熟。”对这句话,我作两个理解,一、文章的“妙处”,只有读得熟才能读懂;二,要能写出有“妙处”的文章,只有写文章写熟了,才能做得到。

这句话的重要地方,是个“熟”字,要熟就要多次重复,不断地练习。还是刚才说过的:多读,熟读,多写,写熟!

还有一句成语:“熟能生巧”,文章写得多,怎么能不“巧”呢?

简单的建议

向教师们提几条建议:

一、除开语文课本以外,多介绍些好书好文章给学生阅读;

二、在课堂上,教师自己少讲解些,让学生来多读些,多讲些,讲得不对,教师改正;

三、利用各种方式和机会,让学生多练习写作。可能大家觉得这是几个土办法,不怎么高明。但是洋法同土法,不妨两条腿走路,耐心地试一试。

(本文节选自《文史知识》1982年第4期,原标题为《中学生的语文程度如何提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