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肥需知-农林植物所需营养元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肥需知-农林植物所需营养元素!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8/07/694488_1127329061.shtml

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保障,科学施肥是实现农业增产的关键。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吸收规律、施肥意义以及各种元素缺乏的症状,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的施肥技巧。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1. 植物生长所需的五大条件:
  2. 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
    每一种作物的生长都需要营养元素。作物的必需大量元素为:氮N,硫S,磷P,钾K,钙Ca和镁Mg。其他的必需营养元素包括铁Fe,锌Zn,锰Mn,铜Cu,硼B,钼Mo和氯Cl。每种农作物通常需要相对较少的微量元素,然而任何一种元素的短缺都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者品质不佳。

有一些有益元素如钠Na,硅Si,钴Co,硒Se,可以影响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硬度,繁殖能力,风味以及动物健康。

营养元素之间也存在相互抑制(拮抗作用)。比如,镁的状态是“合适”,但是钾的状态“很高”,那么缺镁症状仍然会出现。因此,施肥建议中也考虑到了这些作用。

植物营养吸收规律

  1. 不可替代率
    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2. 同等重要率
    不同的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的生理和营养功能各不相同,但对植物生长发育都是同等重要的。对农作物来说,不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一样缺一不可的!

  3. 最小养分率
    作物产量主要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最小养分补充的程度,最小养分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主要因子,如不补充最小养分,其他养分投入再多,也无法提高作物产量。

例如:最小养分律—木桶效应

  1. 报酬递减率
    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一定施肥量范围内,作物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呈递减趋势。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将不再增产,甚至造成减产。


(报酬递减率图示)

  1. 养分归还学说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作物施肥的意义

  1. 及时让树体得到恢复,在冬季有充足的营养积累而提高抗寒性;
  2. 营养得到补充后,能促进花芽分化良好,为下年提高坐果率打下基础,并为下年春梢萌发打下基础;
  3. 施用采果肥可以防止冬季落叶,延长叶片寿命,有利于下年保花保果,为来年开花结果储备营养,防止大小年。

果树一生中需肥特点及施肥目的:
果树一年施几次肥?

植物营养缺素症状诊断

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正常供给,同时也需要微量元素的供给。植物出现微量元素缺乏现象多数集中在锌、硼、钼、铁、锰、铜等元素的缺乏上,所以生产上进行补给也重点关注。

氮元素

氮是作物体内许多有机肥化合物的组成成分,是一切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通常被称为生命元素。作物缺氮不仅影响产量,而且使产品品质也明显下降。供应氮素不足致使作物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维生素和氨基酸的含量也相应减少。

缺氮症状
导致植株颜色变浅、叶片变黄干枯、分枝较少。果树缺氮的话,还会导致果实长得小,结得少,同时果皮还很硬。一些茎比较软的植物,缺氮还容易倒伏。

氮过剩症状
植株氮营养过剩时,因细胞增长过大,导致作物营养生长叶盛,叶色浓绿,节间长,腋芽生长旺盛,开花坐果率低,易倒伏,贪青晚熟,对寒冷、干旱和病虫害的抵抗力差氮营养过剩易造成果实膨大慢,落花和作物地上部大而多,地下部小而少。

硼元素

硼主要以硼酸的形式被植物吸收。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缺硼症状
在植物体内含硼量最高的部位是花,因此缺硼常表现为甘蓝型油菜“花而不实”;棉花出现“蕾而无花”;小麦出现“穗而不实”;花生出现“存壳无仁”等现象。果树缺硼时,结果率低、果实畸形,果肉有木栓化或干枯现象。

硼中毒症状
硼在植物体内随蒸腾流移动,高浓度硼积累的部位会出现失绿、焦枯、坏死症状。叶缘最易集积,硼中毒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作物叶缘出现规则的黄边;老叶中硼积累比新叶多,症状也以老叶严重。

钼元素

钼的生理功能突出表现在氮代谢方面。钼还能促近光合作用的强度以及消除酸性土壤中活性铝在植物体内累积而产生的毒害作用。

缺钼症状
作物缺钼的共同表现是植株矮小,生长受抑制,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豆科作物缺钼,根瘤发育不良,瘤小而少,固氮能力弱或不能固氮,由于豆科作物对钼有特殊的需要,故易发生缺钼现象,为此,钼肥应首先集中施用在豆科作物上。
缺钼在酸性土壤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缺钼要比粘质土壤常见。随着土壤pH升高,钼的有效性增大。

钼过剩症状
作物钼过剩,在形态上不易表现,茄科作物对钼过量较敏感,番茄、马铃薯钼过量,小枝呈金黄色后红黄色。

(大豆根系)

铜元素

铜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与合成,使植物抗寒、抗旱能力大为增强;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缺铜症状
典型症状是禾谷类作物分蘖增多,植株丛生,叶尖发白,叶片卷曲或扭曲,不能结实,称之为“白瘟病”或“耕作病”;果树缺铜,叶片失绿,顶梢枯死,果实小,果肉变硬,称之为“顶枯病”。

铜中毒症状
新根生长受抑制,伸长受阻而畸形,支根少,严重时根尖枯死;铜过量会导致缺铁而出现叶片黄化。

锌元素

在氮素代谢中,锌能很好地改变植物体内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比例,大大提高抗旱、抗低温的能力;参与叶绿素生成、防止叶绿素的降解和形成碳水化合物;锌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合成,是某些酶(如谷氨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活化剂;色氨酸合成需要锌,而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IAA)的前体。

缺锌症状
果树缺锌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所见,除叶片失绿外,在枝条尖端常出现小叶和簇生现象,称为“小叶病”。严重时枝条死亡,产量下降。水稻缺锌表现为“稻缩苗”,玉米缺锌,叶片出现沿中脉的失绿带与红色斑状褪色现象。

锌中毒症状
植株幼嫩部分或顶端失绿,呈淡绿或灰白色,叶尖有水浸状小点;茎、叶柄、叶片的下表面出现红紫色或红褐色斑点;根系生长受阻。

铁元素

铁在植物中的含量虽然不多,通常为干物重的千分之几。但铁有二个重要功能:一是某些酶和许多传递电子蛋白的重要组成,二是调节叶绿体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

缺铁症状
缺铁症状从幼叶开始,作物缺铁时,主要是叶绿素受到破坏,叶脉间失绿,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变为黄白色。

铁素过多症状
地上部生长受阻,下部老叶叶尖、叶缘脉间出现褐班,叶色深暗。铁中毒常与缺钾及其它还原性物质的危害联系在一起,单纯的铁中毒很少,所以,旱作土壤一般不会发生铁中毒。

锰元素

锰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参与光分解,提高植物的呼吸强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调节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早期生长;加速萌发和成熟,增加磷和钙的有效性。

缺锰症状
植株缺锰症状首先表现在幼叶:叶片的叶绿素减少,叶脉间失绿,而叶脉和叶脉附近仍然保持绿色。

锰中毒症状
根色变褐,根尖损伤,新根少;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叶缘白化或变成紫色,幼叶卷曲。锰中毒多发生在酸性土壤。

氯元素

氯在光合作用中促进水的裂解。氯还是渗透调节的活跃溶质,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氯有助于钾、钙、镁离子的运输,并通过帮助调节气孔保卫细胞的活动而帮助控制膨压,从而控制了损失水。

缺氯症状
大多数植物均可从雨水或灌溉水中获得所需要的氯。因此,作物缺氯症难于出现。但氯离子对很多作物有着某种不良的反应。如烟草施用大量含氯的肥料会降低其燃烧性,薯类作物会减少其淀粉的含量等。

氯素过多症状
烧根、死苗,忌氯作物如甘薯、烟草、果树等品质下降。

喜氯作物:大麦、小麦、玉米、大豆、豌豆、蚕豆、油菜、花生、萝卜、番茄、黄瓜等,这些作物应少施或不施含氯化肥。

忌氯作物:烟草、马铃薯、甘薯、甘蔗、西瓜、葡萄、柑橘、苹果、茶叶、白菜、辣椒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