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风水术的核心不是“风”和“水”——对风水术的批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风水术的核心不是“风”和“水”——对风水术的批判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J73PMQ0511D74L.html

古代风水术,即风水文化,其关键并非简单的得水和藏风,而是通过“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的方式“聚气”,让气聚集且不散,使其顺遂自在。在风水理论中,“气”是最为核心的理念。

风水的核心是“气”

从概念上讲,风水术中的气被视为万物本源,世界由无到有,气是起始,它分化出阴阳,又形成金木水火土五行,这些物质的盛衰消长有其规律,且与祸福相关。气有生气、死气、阳气、土气、地气等多种分类,生气是一元运化之气,在天周流六虚,在地发生万物,葬者若能得之可获福,所以风水实践就是寻找聚气或生气之地。

其思想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哲学,如《系辞》孔颖达疏中提到“阴阳之气,氤氲集聚而为万物”,表明气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而在风水领域,其核心理论依据则是署名郭璞的《葬书》,书中提出“气感而应,鬼福及人” 。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古人对风水术中“气”的理解存在一定误解。古人将气神秘化,认为其能决定人的吉凶祸福、命运兴衰,通过选择所谓的聚气之地就能改变命运、获得福祉,这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主观臆想。例如,风水术中一些观念更多具有象征意义,是一种比附思维。像门口不能有池塘,被视为凶兆——因为比附为“哭”字——但在江南地区,门口有祠堂的比比皆是,可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凶兆情况,这就充分说明这些观念的不合理性。

对古代风水“气”与运道关联的批判

在古代风水观念里,气被视作决定人或家族运道的关键神秘力量,认为通过风水堪舆之术,得“生气”之地能福泽绵延,遇“死气”之所则灾祸将至,家族的兴衰、个人的贵贱荣辱皆与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紧密相连。

然而,这种将气和运道强行挂钩的观念,毫无科学依据支撑。从科学角度看,一个家族的发展取决于众多现实因素,如成员的教育程度、努力程度、社会机遇、经济基础以及所处时代的大环境等,绝非由住宅或墓地周边的山川形势、水流走向所蕴含的“气”来左右。个人的成就同样是自身才能、性格、拼搏精神以及所受教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所谓的风水之气毫无关联。

古人对“气”与运道联系的执着,多源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在缺乏科学认知的情况下,试图用这种虚幻的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命运的起伏。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大幅提升,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迷信观念只是历史的产物,应摒弃这种不合理的思想,依靠理性思维和实际行动去追求幸福与成功,而非寄望于虚无缥缈的风水之气来改变运道。

风水术并不高深

其实,风水术原本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它里面的一些道理是很朴素的。比如它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注重采光、通风等,这些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认知。但后世把风水说不断地神秘主义化,从而产生了迷信思想。

在现代,风水术与建筑学并没有实质关系。现代建筑学依靠科学的设计理念、先进的技术和对人类生活需求的精准把握。很多生活中的常识以及科学知识就足以指导建筑的设计与建设,并不需要依赖风水术。这就如同现代的化学家,并不需要研究古代道士的炼丹术,凭借现代化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就能完全胜任工作。

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来看待风水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回归到对自然和环境的合理认知与尊重上,而不是盲目迷信其中的神秘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