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探索大脑的工作原理与习惯养成的奥秘
《微习惯》探索大脑的工作原理与习惯养成的奥秘
在《微习惯》这本书中,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对于建立习惯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大脑中,有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节这两种神经,通俗来说,前额皮层管思考判断和临时记忆,不管持久行为;基底神经节恰好相反,管它对不对呢,做了再说,如下意识的反应、习惯性行为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在不自觉中完成了许多习惯行为。这背后,是基底神经节不断重复的过程,将一条浅浅的神经通路不断重复过程,变得粗壮,这时候,你在做什么事情时候不用再通过思考,而是神经链路直接链接触发行动。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信息,比如刷牙、洗脸这些动作,都是自动完成的习惯动作,使用的语言是“重复”,通过建立神经通路,让我们能够不假思索地完成某些动作。“烙在大脑深处的记忆”说的就是基底神经节的作用。基底神经节很固执,偶尔的例外行为是不会对它造成影响的。
也就是说,要想改变习惯,需要经过前额皮层的判断和短时行为指挥,同时通过大量反复,才能让基底神经节接收到信号,“噢,要这样做啊!”基底神经节接受行为改变以后,也要通过大量的反复,才能不断强化。
再来谈谈前额皮层,它通常是长远利益的结果,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但需耗费大量资源,容易感到累。比如说,我们知道锻炼身体这件事对我们有益,但我们坚持几天之后就开始打退堂鼓,这便是我们的大脑皮层起作用了,如果再继续坚持锻炼的话就需要消耗我们更多的精力,此时我们的大脑皮层就要阻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了。
当我们想要培养一个新习惯时,关键在于重复和回报。通过不断地重复某个动作,我们向大脑发送信号,告诉它这个动作很重要。随着神经通路的不断加粗,这个习惯变得越来越稳固,最终变成一种无需思考就能自动执行的行为。
由此,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大脑,基底神经节负责掌管我们的习惯行为,它高效且节省精力。而前额皮层则负责处理高层次的目标和决策。要让大脑接受新的良好习惯,我们需要让前额皮层与基底神经节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然而两者可以打配合形成习惯,前额皮层其弱点是由于功能强大,它往往会消耗大量精力,导致我们在疲劳时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时,基底神经节就会接管大脑,重复之前的习惯行为。这样便形成前额皮层与基底神经节协同工作。
当我们得知前额皮层的精力消耗,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轻前额皮层的负担:
睡眠管理:保持规律的睡眠模式,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并设定闹钟。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大脑功能,提高第二天的工作效率。
放松技巧:在睡前进行冥想、深呼吸等放松训练。这些方法有助于降低压力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轻度运动:选择轻松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或瑜伽,在一天结束时进行。运动能增加血流量,改善脑部氧气供应,减轻大脑疲劳感。
营养补充:合理饮食,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群及Omega-3脂肪酸。这些营养素对神经传导功能和专注力有重要作用。
压力管理: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来管理和减轻日常压力源。持续的压力会影响大脑功能,通过有效压力管理可以降低对大脑的负担。
可以试着用这些措施,帮我们减轻前额皮层的负担,为大脑提供更多能量来培养新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耐心和毅力,因为习惯的培养需要时间和重复的努力,希望通过《微习惯》的指导下,探索更多习惯养成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