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
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信息。以下是思维导图的具体运用方法:
思维导图四步法
第1步:准备工具
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工具,如百度脑图、XMind、MindManager等。确定“中心主题”,让自己快速聚焦。
第2步:确定逻辑结构
写出节点词汇,尽量只写词汇,不写长句子。逻辑结构可以按照重要性顺序、时间顺序、演绎顺序或结构顺序进行绘制。思维导图的重点在于思考,而不是知识点的整理。
第3步:延伸子节点
以节点词汇为基础延伸子节点,尽量只写词汇。可以添加图片或符号标志加强记忆。注意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做到不重不漏,逻辑严谨而完整。
第4步:循环回顾
从母节点到子节点,尝试自行推导或背诵出子节点内容。
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注意的点
- 明确主题,然后才是由头到尾的放射性绘制。
- 不管使用什么工具,只要能够达到实用效果。
- 灵活使用关键词汇和图片,更好发挥左右脑协作。
- 多练习,要能够灵活运用,别受限于图形框架。
- 尽量专注并且结合思考,绘制思维导图比单纯记笔记要更动脑。
- 主题与关键点间的必要联系,有内在的逻辑思维更方便自己理解。
思维导图充分遵循大脑的运行机能,使用了压缩、联想和拆分三种思维,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平衡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发展,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除了普通思维导图结构,还可以用鱼骨图、二维图、树形图、逻辑图、组织结构图等以结构化的方式来展示具体的内容。
思维导图的应用场景
对于个人而言,思维导图也拥有灵活的使用场景:比如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不知该如何下手时;希望提高阅读效率时;个人或家庭规划、财务分析;梳理个人的知识体系等。
举一个例子,如果要绘制一张主题是某一本书的思维导图,一级分支设定为书中的某一个章节,二级分支就是章节中的某一部分,三级分支就是这部分中的重要知识点,以此类推。
当你自己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尽量用图或者某些符号来代替文字,画的难看没关系,自己能理解就好。
学习思维导图,就是丢掉“梯子”思维,让自己有一个更广阔的事业观,而不是往上看只能看到别人屁股下的位置,往下看只能踩在别人头顶上的利益。学习的过程,保持探索的激情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我们更应该关注未来的可能性,而不是某种确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