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虚拟亚文化对中国虚拟主播诞生的影响及其在中国虚拟市场的未来发展规划
日本虚拟亚文化对中国虚拟主播诞生的影响及其在中国虚拟市场的未来发展规划
虚拟主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直播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起源于日本的虚拟主播文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直播模式,还催生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亚文化产业。本文将探讨日本虚拟主播文化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中国虚拟主播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
虚拟主播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虚拟主播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日本的"绊爱"(Kizuna AI)通过YouTube平台以虚拟油管主播(Vtuber)的身份亮相,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这种结合了二次元形象与真人动作捕捉的新型主播模式,为不愿露脸的主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和形象。
随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制作虚拟主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辉夜月"、"计算机少女siro"、"狐娘大叔"和"未来明"等,被粉丝称为"四天王"。到了2019年,日本各大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Vtuber,形成了庞大的虚拟主播产业。
成为虚拟主播的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发展,成为虚拟主播的门槛大大降低。目前,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或计算机软件来创建和直播虚拟形象。
移动设备支持的软件
手机端支持虚拟形象建模和直播的软件包括REALITY、Mirrativ、Goome等。这些软件虽然成本低,但虚拟形象的质量和捕捉效果相对有限。
计算机相关软件
计算机端则提供了更多选择,如VRoid Studio、V-Katsu等用于创建3D模型的软件,以及Facerig、Hitogata、FaceVtuber等面部识别软件。这些软件虽然无法与企业级的专业软件相比,但大大降低了普通人成为虚拟主播的门槛。
虚拟主播在中国的发展
在中国,虚拟主播被称为"Virtual UP主"(简称VUP),主要活跃在Bilibili等平台。虽然日本的Vtuber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文化差异,中国虚拟主播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
中国虚拟主播的特点
- 视频制作质量:与中国相比,日本虚拟主播在声音表现力和视频策划方面更为专业。
- 商业化倾向:中国虚拟主播市场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倾向,需要更多优质内容来完善IP。
- 专业性与创造性:中国虚拟主播需要在形象设计和谈吐能力上进一步提升,打造独特的个人魅力。
未来发展方向
- 建立行业规范:需要形成一套规范性的行业标准,防止虚拟主播的零散化。
- 内容为王:应注重内容创作而非短期盈利,通过精美的虚拟形象和优秀的谈吐能力来吸引观众。
- 文化融合:需要根据中国文化特点,融合并改造现有的虚拟主播模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主播文化。
结语
虚拟主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虽然中国虚拟主播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内容的创新,未来有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主播文化。
来源:科技新时代 2024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