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尽头是科技,科技执法的尽头是数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尽头是科技,科技执法的尽头是数据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4074675_121890675

导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本文详细探讨了科技执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前景,从精准研判到标准化办案,再到信用数据共享,展现了科技如何为交通运输执法插上智慧的翅膀。

一、交通运输科技执法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地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机构不断创新执法方式,探索科技执法模式,加大科技执法设备设施的投入,科技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科技执法的应用,已经基本覆盖了交通运输领域全行业,主要应用了现代物联网技术、大数据计算技术、动态监控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对道路运输、工程建设、水路运输、城市客运等行业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一)精准研判,锁定违法违规对象

科技执法技术手段在交通运输执法监督检查阶段发挥了很大作用。交通运输行业经营主体多元化,运输生产经营场所开放化,线性运输距离长、覆盖广、流动性强,客货运输服务产品多样、服务群体众多,这些行业特点,造成了交通运输执法监管难度大,监督检查工作量大,检查锁定违法违规行为困难等不利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新业态蓬勃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客货运输中的普遍应用,传统的人海战术、疲劳战术在执法过程中,愈发难以发挥有效监管作用。

于是,各地交通运输执法机构大力开展科技执法,打造“人防+技防”的执法手段,科技赋能,推进智慧执法,极大地促进了执法成效。目前,在对非法营运车辆查处场景中,主要应用了大数据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例如,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行政执法稽查布控系统,通过联通公安车管、交通运政、市场监管和公路监控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对车辆运行轨迹、证照许可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锁定涉嫌非法营运车辆,计算预判规律性运行路线,全域实现精准布控拦截。

银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精准识别疑似非法营运车辆系统,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实现了对非法营运车辆的精准布控与打击。执法系统主要由执法终端与电子抓拍设备共同组成,通过在飞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核心区范围内装设视频摄像设备,并建立非法营运车辆“黑名单”库,执法人员执法终端对进入监控区的嫌疑车辆,在5秒内收到预警指令,从而便于锁定证据和车辆位置。

治超非现场执法系统对于不停车超限监测技术的应用,是各地在货车治超中应用最普遍的科技执法手段。通过在货运主要公路通道、重要桥涵卡口建设不停车超限监测设备,可以实现24小时监测,不影响货车正常行驶,是对货车超限数据采集的高效手段。但是,大量超限货车采取蒙牌、套牌、假牌,以及蛇形走位、首尾衔接、多车并行等手段,逃避执法,使得非现场执法系统的效能大幅下降。

在对取得经营许可证件的企业和车辆执法过程中,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控技术的应用,无疑是重要抓手。特别是近期各地都在大力推进车载智慧视频监控设备的安装应用工作,在监测车辆、驾驶员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提醒纠正违章作业,保障运输安全等方面,会发挥突破性作用。当然,也会为执法提供精准的证据材料。

(二)标准化办案,规范办案全流程

线上办案系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在公安交警系统早就实现了不见面交罚款、扣分等执法功能。当然,相较于公安交警执法、城市违章停车处罚等,交通运输执法门类更广、条款更多,一般程序适用案件也较多一些,线上办案系统的推广应用较慢也属正常。目前,交通运输执法线上办案系统,虽然没有全部普及,但是应用范围还是很广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交通运输执法线上办案系统,主要通过执法人员手持移动终端、执法相对人自助处理客户端,来实现网上交互式处罚或简易处罚程序。线上办案系统可以通过文字、音视频等记录方式,对执法行为进行记录并归档,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可以实现现场执法检查和现场办案中法律文书制作、审批等全过程电子化管理。

线上办案系统的应用,普遍采用标准化流程、选单式决定等方式,解决了执法效率、廉洁、公正等,诸多过去线下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闭环监管,信用数据共享共用

交通运输执法作为事后监管手段,只能算作是一种治标的方式方法。真正全链条做好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秩序和安全生产监管,需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综合治理,全面发力,从体制机制等根本性问题上科学规划、系统建设。近年来,交通运输科技执法在全面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统筹审批许可、源头监管和综合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应用。

例如,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和三级监管体系建设应用工程,在企业、车辆许可资质、期限有效性监测提醒,车辆经营行为和从业人员作业行为监控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和整改双线闭环治理等方面,利用大数据对比分析、物联网感知技术等,对许可、年审、检查等环节综合运用信用奖惩措施。引导鼓励守法经营企业发展,惩治限制违法经营主体。

二、交通运输科技执法的应用前景

(一)推进无感执法,优化营商环境

交通运输执法过程中,行政检查环节至关重要,既是能否精准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关键点,也是避免影响市场主体正常经营行为的聚焦点。为此,充分利用科技执法先进技术,创新综合执法检查方式,注重日常督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探索“无感式”监督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在实现精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尽力减少对市场正常经营行为的干扰,尽力保护合法经营者的自由权益,应是科技执法未来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按照执法检查对象来分,主要分两类,一是对未取得经营资质的非法经营行为对象的监督检查;二是对取得经营资质的违规经营行为对象的监督检查。对非法经营行为对象的监督检查,尤为困难。例如在对非营运车辆的监督检查中,对于是否为营运行为的甄别和取证,都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全面共享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数据库,建设更大范围和区域的道路、场站、客货集散地物联感知网络、视频监控网络,开发大数据智能研判系统,是实现“无感式”执法的有效途径。

当前,系统内公路、运政、执法、高速等部门数据各成体系,系统外公安、市场监督、城管等部门数据通道阻隔,全国各省、各市分别建立自己的交通运输监管系统、执法系统,标准、功能不一。这些问题都是制约“无感式”科技执法的瓶颈。只有实现全国交通运输执法数据库大融合大统一,才能更好的突破科技执法新高度。

(二)推进标准执法,提高执法信用

为实现公平、公正执法,避免选择性执法、不廉洁执法,在交通运输执法全过程嵌入科技监督技术,减少人为判断因素干扰,增加智能判断决策功能,有利于逐步推进执法标准化,提高交通运输执法在全社会的信用度。执法裁量权,是执法机构、人员根据违法违规情节和后果,在一定范围内裁决行政处罚种类、额度的权力。如果裁量权被滥用,会直接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为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影响,统一裁量标准。需要加快推广应用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更大区域内统一高频执法事项认定和裁量标准,进一步优化具体执法场景和执法事项裁量标准判定功能。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质量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继续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制定出台执法监管工作指引,针对具体监管场景和执法事项,明确业务处(科)室、行业发展服务机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中的职责分工,加强审管衔接。建立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制定联合检查事项清单,明确综合检查、专项检查、日常检查等监督检查工作的牵头和配合单位,切实形成监管合力。”

为了更量化实现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如果能够通过科技执法系统或平台的建设应用,将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写入信息应用系统代码,编制模块化权限清单,真正在线上建立清单化、程序化的执行和考核体制机制,加强智能化监管、科技执法设施设备装配,开展数字化执法监管场景开发应用,提升综合监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必将会更好的打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信息壁垒,切实发挥执法数据在行政决策、行业监管、优化服务、权力监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