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惊蛰三不现,必定是好年?揭秘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惊蛰三不现,必定是好年?揭秘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

引用
什么值得买
1.
https://post.smzdm.com/p/aeq00mrk/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春天的真正开始。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民间流传着许多与农事活动相关的谚语。其中,“惊蛰三不现,必定是好年”就是一条广为流传的农谚。这条谚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说的就是惊蛰节气。对24节气有所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惊蛰节气到了以后,春雷也就开始变得频繁了,在民间就有“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的谚语,指的就是惊蛰到了,春雷响动后,农民就要由冬闲的状态向春耕春种的忙碌状态了。

而今年的惊蛰是在正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历的3月5日,这也是3月份的第一个节气。那惊蛰节气到了,在农村有些老人却说“惊蛰三不现,必定是好年”,这又是哪“三不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惊蛰三不现,必定是好年,是何意?

这句老话的意思是说,在惊蛰节气的时候,如果没有出现三种天气现象,那就是好兆头,预示着这后面风调雨顺,将是一个丰收年。而这“三不现”分别如下:

①惊蛰不现北风。

在惊蛰时节,如果没有出现北风的天气,这就意味着春天的温暖和湿润将如期而至。北风在此时被视为冬季的残余,如果北风肆虐,则意味着春天的温暖被推迟,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这也是农民在惊蛰节气的时候担心出现的天气现象。

在民间还有“惊蛰刮北风,从头再过冬”,意味着如果惊蛰时节出现北风,那么春天将会姗姗来迟。而到了惊蛰农民都是要开始春耕春种了,如果此时刮北风,农民就要担忧错过农时。

②惊蛰前不打雷。

雷声是春天的象征,是大地阳气盛的标志。在惊蛰之前如果听到雷声,意味着春天的气息提前到来,但这也可能预示着异常天气的发生。

民间有谚语说“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意味着如果惊蛰前打雷,接下来将会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这对农作物的生长同样不利。

因此,惊蛰前不打雷,而惊蛰节气当天,或者是惊蛰后打雷被视为好兆头,预示着春天的正常到来,农民能及时的春耕春种。

③惊蛰的时候没见到霜。

霜一般是在冬季才有,这也是冬季的标志性自然现象,如果在惊蛰时节还出现霜冻,意味着春天的温暖还未来到,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

在民间就有老祖宗传下来的谚语“惊蛰一场霜,喂牛吃陈秧”,说的是如果惊蛰时节还出现霜冻的天气现象,农民们只能将去年的陈粮拿出来喂牛,预示着今年庄稼的歉收。

另外还有“惊蛰霜,人吃糠”,即惊蛰节气打霜了,这一年粮食的收成不好,农民都要吃糠来充饥了。

由此可见,“惊蛰三不现,必定是好年”这种说法,主要是源于农耕社会的经验总结,也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风调雨顺、粮食丰收的期盼,认为在惊蛰节气没有出现这三种天气,就是好兆头。

因为不会错过农时,能及时春耕春种,也就为这一年的丰收打下了基础,于是就有了“必定是好年”的说法。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惊蛰三不现”的说法并非绝对准确。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结合传统智慧和现代科技,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