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被套后,为什么很多人选择死扛?给你4种解套方法
股票被套后,为什么很多人选择死扛?给你4种解套方法
近期,一位新入市的投资者老刘向朋友倾诉了他的困扰:他持有的创业板股票今年以来已下跌超40%,尽管他曾多次考虑止损换股,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死扛。事实上,像老刘这样在股票被套后选择死扛的散户并不在少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本文将为您揭示其中的心理因素,并提供几种实用的解套方法。
为什么散户会选择死扛?
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远高于对同等收益的喜爱程度。当股票被套时,卖出就意味着确认损失,这会给散户带来强烈的心理痛苦。于是,散户宁愿选择通过死扛,等待股价回升来避免这种损失的实现。
例如,一个投资者以 10 元每股买入股票,股价跌到 8 元时,他会觉得只要不卖,就还有机会回到 10 元甚至更高,从而避免承认自己每股已经损失 20 元的事实。至于能否回到10元,以及多久才能回到,也就不会考虑太多。
死扛背后的心理因素
1. 极度自信
许多散户在投资时对自己的判断过度自信。他们相信自己最初买入股票的决策是正确的,只是市场暂时出现了波动,长期来看股票必然会上涨。比如,有些投资者看好一家新兴科技公司的技术优势,认为其在行业竞争中最终会脱颖而出,即使股价短期下跌,也坚信自己的判断,不愿意止损。
2. 锚定效应
散户通常会把买入股票的价格当作一个 “锚”。他们会一直以买入价来衡量自己的投资是否成功。当股价下跌后,他们的思维被锚定在买入价上,总觉得股价应该回到这个价格才合理。
例如,投资者买入股票的价格是 5 元,即使股价跌到 3 元,他们还是会以 5元为参照标准,认为股票有很大概率会反弹回这个价格,而忽略了当前的市场情况和股票的真实价值。
3. 缺乏止损意识
大多数散户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投资教育,不了解止损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在股票投资中,合理的止损可以控制风险,减少损失的扩大。在很多人看来,不卖就只是浮亏,一旦卖出股票就意味着亏损,而没有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止损,亏损可能会越来越大。
4. 交易成本考虑
众所周知,频繁买卖股票会产生交易成本,包括佣金、印花税等。对于一些散户来说,他们认为如果频繁卖出股票,尤其是在亏损状态下卖出,这些交易成本会进一步增加自己的损失。因此,他们选择死扛,希望股价回升到一定程度,能够覆盖交易成本并实现盈利。
5. 对未来预期较高
有些散户对所持股票的未来,有着较高的期望。他们可能通过某些信息,听说公司的一些潜在利好消息,如新产品研发、并购重组等。这些消息让他们相信股票未来会有较大的增值空间,所以即使当下被套,他们也愿意死扛等待这些利好消息的兑现。
主动解套与死扛:哪种方法更好?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没有人能够给出统一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套方法,供投资者参考,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1. 止损解套法
即当股票价格跌到一定程度时,果断斩仓卖出,以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这是一种比较果断的解套策略,适用于判断股票走势已经明显不利于自己,且没有反转迹象的情况。
举例,以 5 元 / 股的价格买入股票,当股价跌到 4 元 时,结合技术分析(如股价跌破重要支撑位)和基本面分析(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等情况),投资者判断股价还会继续下跌,此时就可以考虑以 4元 的价格止损卖出。
2. 补仓解套法
投资者在股票被套后,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或股价企稳时,继续买入同一只股票,通过降低平均成本来解套。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准确判断股价后续走势,否则可能会越套越深。
举例,投资者以 10 元 / 股买入 100 股,总成本为 1000 元。股价跌到 8 元 / 股时,再买入 100 股,此时总成本变为(1000 + 8×100)=1800 元,总股数为 200 股,平均成本就变为 9 元 / 股。如果股价回升到 9 元 / 股以上,投资者就可以解套。
3. 高抛低吸法
利用股票价格的波动,在股价反弹的高位卖出部分股票,在股价下跌的低位再买入回来,逐步降低成本,最终达到解套目的。这种方法要求投资者对股价波动有一定的判断能力。
4. 换股解套法
投资者卖出被套的股票,买入有上涨潜力的其他股票,通过新股票的盈利来弥补之前的损失。这需要投资者对市场上不同股票的走势和潜力有较好的分析能力。
5. 死扛等待法
投资者在股票被套后,不采取任何操作,等待股价自然回升到成本价以上。这种方法风险较大,需要投资者对股票的长期价值有坚定的信心,并且要考虑资金的时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