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与未来趋势
"视听+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与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升级,"视听+文旅"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这种模式不仅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视听内容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场景。本文将深入探讨"视听+文旅"的主要特征、具体模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钟声缓缓敲响,又是一年新篇章缓缓拉开帷幕。
编
者
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重点任务。作为传统媒体与现代技术融合的重要链接,大视听产业对视听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视听行业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和政策指引的机遇,积极推进"视听 + 文旅"融合发展,强化资源整合,为大视听产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助力打造具有文化吸引力、品质传播力、感知沉浸力的中国式现代化文旅 IP。
"视听 + 文旅"的主要特征
从"淄淄有味"的"淄博烧烤"到"滨滨有礼"的"尔滨",从天津跳水大爷到河南开封"王婆"……这些现象级走红证明旅游已经从过去"以景点为中心"转向为"以人和事件为中心"。优质的内容不单纯是旅游的价值附加,更成为新时代文化和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而具有强大的传播效应和"聚变"能力的大视听产品正在成为承载城市好故事、好创意、好声音的关键载体,在加快区域文化旅游形象塑造与流量传播的过程中也增添了优质题材与创意内容,提升了文旅产品本身的文化价值,"视听 + 文旅"的模式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倒逼大视听内容的审美与品质提升。
技术焕新:技术创新与数字文旅的体验升级与沉浸增强
融合传播:山水风物与 IP 打造的融合传播与场景叙事
品质内容:地方表达与文化叙事的融合感知与创意营造
沉浸营造:视听生产与文旅营造的共生共创与双向奔赴
"视听 + 文旅"的模式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助力网络视听内容的品质升级,二者之间相互赋能,成功实现"双向奔赴",其中,"拟态环境"的建构在这一共生效应中发挥了重要功能。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在高收视和好口碑中获得普遍性关注。剧集的热播令大众将注意力与好奇心投向古都西安。该剧开播一周后,西安的旅游热度上涨超过 20%。
与此同时,作为国内首个沉浸式唐风文化生活街区,西安专门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是视听内容与商业消费结合的典型例证,以对唐风文化的高度还原和场景沉浸式体验而成为西安文旅的新地标。同时,短视频、旅行视频日记、直播等视听形式也一同深度参与了"视听 + 文旅"的产业逻辑,体现了以视听带动文旅产业的引擎价值。
"视听 + 文旅"的模式探析
文旅类纪录片:赋予城市历史感与"具身想象"
纪录片以记录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为主要表征,优秀的历史人文类纪录片能透过表层,在更大跨度的时空范围内探寻城市变迁,赋予城市与地区真实之美与厚重之感,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以南京为例,近十多年来,以南京为主题的纪录片数量颇丰,诸如《南京城》《民国屋檐下》《百年南京》等纪录片,从不同角度记录这座历史文化古都的风起云涌与沧桑巨变。央视 2022 年全新推出的文化节目《风物》,每一期节目都围绕一个地方、一种风物展开,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和人物访谈等方式,让观众仿佛亲身遇见、听见甚至尝到所讲述的事物,使得观众能够在视觉、听觉乃至情感上与节目内容产生共鸣。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可信度与吸引力,也提高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更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由央视纪录频道和佛山电视台顺德分台联合摄制的纪录片《寻味顺德》以广州佛山顺德美食为主线,抓住美食之乡这一具有吸引力和地域标识的形象符号,发掘城市的本土特征,提炼城市的文化内涵,具象地演绎和勾勒了抽象的顺德文化形象,塑造出一个有温度、有态度,立体鲜活的顺德形象。由旗帜传媒制作,与 B 站共同出品的烧烤类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辗转全国 30 多个城市 500 多家烧烤摊,展现丰富美食以吸引观众感官,从文化角度挖掘城市记忆,展现在地的风土人情,打造出一张张以美食为主题的城市名片。
文旅类短视频:带动旅游经济助推城市"出圈"
城市文旅的爆火既得益于短视频作品"出圈"的偶然性,同时也是其背后的合理宣传和积极引导的必然结果。哈尔滨经过一年时间的准备,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多维度的宣传,尤其邀请了文旅的头部博主进行引流,同时策划了很多高流量的 IP,终于引爆黑龙江的旅游市场。用户跟着文旅类短视频博主以第一视角快速体验一个城市的地方文化、历史底蕴和美景美食,用户旅游兴趣与分享意向被激发,实现线上短视频用户到线下打卡游客的转化。同时,一个"网红城市"的火爆,带动了用户主动参与短视频传播"共创",不断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巨大规模的宣推声浪,助推城市成为"流量"聚集地。
文旅类微短剧:引导视听市场形成"地方关注"
无疑,微短剧与文旅融合是当下文娱领域最火热的风口。衍生微短剧《我的归途有风》与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风格相似,同样走人文治愈路线,结合四川乐山的美食美景,将跷脚牛肉、金钱蛋、灯影牛肉、军屯锅盔、冒烤鸭等非遗美食塑造成治愈系、慢生活的符号,讲述了主人公们的自我成长;微短剧《恋恋小食光》展现陕西特色美食,西安葫芦鸡、渭南石头鱼、榆林拼三鲜、汉中热面皮等陕西特色美食纷纷出镜;微短剧《一梦枕星河》以苏州非遗——苏扇的传承为故事主线,在剧情中融入苏绣、宋锦、缂丝、评弹、昆曲等元素。虽然这些短剧与影视剧的辐射效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低成本高传播效率的方式无疑是视听内容制作的一次革新,其与文旅的相互带动也是值得继续探索的时代方向。
"影视 + 文旅":加速推动"诗与远方"深度融合
近年来,"影视 + 文旅"模式被广泛实践和验证,其影响力在多个案例中得到了显著体现。在文旅市场如火如荼的当下,情节丰富、风光宜人、明星加持的影视作品,实现了与旅行的有机融合,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展现地方美景、历史文化建筑、特产美食等人文底蕴,打造出地区特色名片,二者的跨界融合迸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镜头语言下对特定地点的深度描述,使观众与影视作品建立起情感连接,引发共情效应,并投射到现实物理空间,产生强烈实地印证与体验的心理需求,由此极大地提升了相关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知名度、吸引力和游客流量。
例如,《我的阿勒泰》通过航拍镜头与全景镜头的蒙太奇序列来表现人与崇山峻岭、草原平川融为一体、和睦共处的美丽画卷,深刻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包括哈萨克族的民俗文化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构筑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观众的心里掀起了一场寻找"属于我的阿勒泰"之旅。《去有风的地方》则以云南大理的云苗村为背景,呈现凤阳邑、喜洲古镇、洱海等地秀丽的自然景观,描绘了云南特色美食及当地建筑、刺绣、扎染等非遗文化,"跟着许红豆吃大理鲜花饼""总要去一趟有风的地方"等相关热词随着电视剧的播袭击卷全网,为大理带来了巨大关注度。
文旅类综艺节目:重构城市空间与地方想象
文旅类综艺节目作为连接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桥梁,将自然风光与当代美学有机融合,与观众向往的生活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文旅形象传播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双赢。
高品质视听 IP 产品:赋能地方文旅场景"重燃"
《长安三万里》作为一部以唐朝为背景的动画电影,通过对唐代长安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唐的繁华景象。影片中的许多场景和历史人物都与现实中西安等地的文化遗迹有着直接联系,这促使观众在观影后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愿望。因此,该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也为西安等地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总的来说,在"视听 + 文旅"背景下,这类高品质视听 IP 作品通过对地方特质的有效利用和创新性表达,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文旅资源的活化与推广。它们不仅加深了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还为地方经济尤其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随着这类作品的持续产出和技术的进步,未来视听 IP 与地方文旅之间的互动将更加紧密,有望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的深度发展。
"视听 + 文旅"的趋势研判
文旅类纪录片、短视频、微短剧、综艺节目、动漫游戏等多种视听形式带来了多元化的创作视角与当代美学价值引领,同时技术创新赋能发展,使视听内容生态为文旅产业带来巨大的传播价值、故事价值与沉浸价值。在以新质生产力为引导的新时代,文旅类视听内容创作迎来繁荣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品质的时代要求,不仅要满足游客的视听新感受,更要适应新时代大众对文旅美好生活的崭新需求。
深耕内容创作,坚持"视听 + 文旅"精品战略
垂类内容开发,视听产品洞察百姓时代需求
多元文化呈现,关注情绪价值实现共情
"流量"兼顾"留量",社交媒体短视频协同发力
"视听 + 文旅"的发展建议
其一,重视文旅品牌传播。"视听 + 文旅"的深度融合为城市文旅传播带来了新路径、新方法,同时多元、多样、特色的城市文化价值也为视听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二者之间相互赋能、协同创新,共同助力城市多元化文化呈现与形象传播,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众的审美需求、情感需求、休闲需求等提供了有益拓展。视听内容赋能城市文旅的背后,是对大众情绪价值需求的不断满足,是对游客旅途体验感与幸福感的不断提升,是游客情绪价值和情感诉求的不断增强。多样化的渠道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吸引着旅行者深度了解与思考城市背后的故事,助力城市品牌多元化塑造。
其三,深化文旅时代叙事。文化和旅游业要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视听内容来赋能文化旅游业,发挥其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营造旅游文化流行氛围、助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短视频、文化综艺的内容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包括文化爱好者、旅游者、美食爱好者在内不同圈层的需求,也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赋能文旅 IP 消费。通过文旅类视听共享历史人文知识,可以构建学习型旅游,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大视听业态以丰富的叙事能力与表达方式成为新时代文旅传播的引领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