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尔摩斯连环“话”丨《神探夏洛克》与“同人文”
中国福尔摩斯连环“话”丨《神探夏洛克》与“同人文”
从晚清时期被引入中国,到21世纪在互联网上掀起同人创作热潮,福尔摩斯这个跨越百年的侦探形象在中国文化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福尔摩斯在中国的百年历程
自从1896年第一篇“福尔摩斯探案”小说被翻译引进中国,福尔摩斯与侦探小说就在百年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中不断“显影”。在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作者们热衷于书写“福尔摩斯来中国”的滑稽故事;福尔摩斯不仅作为文学人物形象存在,更进入媒体与商业领域,成为小报名称与香烟品牌。改革开放之初,叶永烈将侦探与科幻相结合,创作出“科学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甚至到2020年,香港作家莫理斯仍在续写“香港福尔摩斯”的传奇。
《神探夏洛克》第一季剧照(2010年)
《神探夏洛克》的同人创作现象
新世纪以来,以福尔摩斯故事为原型的同人创作或跨媒介改编佳作不断。其中,BBC出品的英剧《神探夏洛克》(2010—2017年,共四季)最为引人注目。这部剧集将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维多利亚晚期搬到了21世纪,很多案件及侦探元素也相应随之调整。比如《血字的研究》中的马车夫被改成了出租车司机;原著中福尔摩斯喜欢发电报而不喜欢写信的习惯,也相应变成了其喜欢发短信而不喜欢打电话。
在《神探夏洛克》的“同人小说”中,以福尔摩斯和华生这一对人物CP最为好“磕”,其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福华党”和“华福党”。前者以蓝莲花的《协奏、交响与独自沉迷》最具代表性,这篇“福花同人”小说最初在“随缘居”上连载,2010年10月22日开篇,同年11月30日正文完结,和剧集播放的时间高度同步。小说故事被设定在《最后一案》发生前后,情节内容亦正如作者所自陈:“故事以狗血言情为主,案件神马推理神马只是调料,要看严谨推理或者对侦探变情圣接受不能的请止步。”
与“福华党”努力塑造福尔摩斯的超人智慧与“霸总”性格不同,“华福党”的粉丝与作者们更愿意表现福尔摩斯性格中骄傲、冷漠、低情商等面向,并由此凸显华生对于福尔摩斯无尽的宠溺与包容,甚至将二者之间的关系建构为“傲娇受”与“忠犬攻”。比如DracoHolmes的《贝克街的亡灵》,小说中华生以亡灵的形式陪伴在福尔摩斯身边,一直“紧紧跟在他(指福尔摩斯)身后默不作声”,表现出华生温暖体贴的性格以及其对于福尔摩斯的无限守护。
除了福尔摩斯与华生之外,《神探夏洛克》中一直暗恋福尔摩斯的女助手茉莉·琥珀,以及小说原著和剧集中都非常抢眼的艾琳·艾德勒小姐,也分别和福尔摩斯组成CP,形成了所谓“福茉党”与“福艾党”。前者的同人创作,比如一只浮云的you do count、蝦蝦蝦蝦的The West winds,后者的代表作则有九号炽天使的《雾都遗梦》等。
结语
无论是《神探夏洛克》对于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改编,还是无数粉丝作者对于小说与剧集中不同人物关系的同人想象与再创作,都在不断延续并拓展着整个“福尔摩斯宇宙”。而这些后续的网络同人文在混杂并投射着各种丰富多姿的当代欲望想象的同时,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关于福尔摩斯的故事,不仅可以“以智服人”,也可以“以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