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路径探寻
培养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路径探寻
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核心素养的要点之一。文章结合课堂实践,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三种课堂路径:激发兴趣、优化提问和反思评价,旨在通过课堂的有效思维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
英语语言与英语思维的关系
首先,英语语言是思维的培养基。从英语的本质上来说,英语本身具有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英语作为小学生的第二语言,其主要学习任务并不是学习印欧语系的相关符号,而是语言背后的逻辑形式和意义系统,在深度教学理论中,语言所表达的逻辑形式是指构成知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意义系统是指学科思想,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所以语言是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外在学习。因此,英语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
其次,英语思维是英语语言的精髓。一个语言的形成必然是一种文化所进行的生活实践的凝练。英语是西方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承载了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认知体系,所以有着与母语截然不同的特殊思维价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与母语互补的思维锻炼。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外化性特征,后者是内化性特征,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英语语言可以推动英语思维的发展,英语思维的发展可以有效帮助英语语言的学习。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的同时,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呢?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课堂实践,谈谈如何在帮助培养小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路径探寻
一、激发兴趣,激活大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智力。当学生对英语语言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大脑皮层活跃区是非常大的,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强。通过激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激活学生大脑,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基。
1. 还原语境
语境主要是指语言的学习环境。语境的创设可以把枯燥的课堂转换成一次次生动形象真实的体验。在这个语境中,学生有一定的身份和目的,给学生营造了视觉听说一体的语言环境,保证学生体验,探究和思维的空间和时间。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My day教授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真实生活中的场景,还原学生生活,在课堂上给学生制造真实的课堂语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when do you...every day? I...at....”的句型。实践表明,在熟悉而亲切的语境中,学生更能够自由自信的表达并掌握英语语言知识。
2.拓展课堂互动活动
教师除了通过创设真实课堂语境和场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以外,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形象的,直观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进行实践和演练。教师结合课堂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积极探索有趣的课堂互动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过程中,培养好奇心和探索心,保持着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确保大脑的持续活跃度。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手抄报的使用。手抄报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课堂延伸活动。比如在译林版六年级下册“an interesting country”中,学生进行文本内容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制作趣味十足的手抄报。这不仅及时检查了学生重点掌握情况,还涉及了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融入,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优化提问,深化思维
课堂问题是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重要互动环节。任何的思维开始于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而课堂上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激发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热身式提问
课堂的热身式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构课堂情境。热身式问题能够快速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形成问题。
例如,在绘本阅读之前,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进行封面阅读。通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快速建构绘本的主要框架。比如在绘本“A hat's trip”的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封面观察,并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问题虽是五花八门,但都是在图片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猜测和推理,教师罗列所有的问题,并且有意识地选取几个重点问题并展开文本的阅读。这样的热身式问题不仅可以快速激发学生绘本阅读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问题发现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相较于封闭式问题而言,问题和答案一样,是比较概括,广泛,范围比较大的。对回答的内容限制并不严格,能够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轻松亲近,但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深一步的要求,开放式问题的答案考察学生是否有能力条理清晰组织语言并进行准确的表达。
例如,在译林版六年级上册“Protect the earth”教授中,教师可以在情感提升环节加设开放式问题:“Why do we protect the earth?How do we protect the earth?”这两个开放式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相关方面着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吸收,自主总结,自主表达。
三、反思评价,自我纠偏
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提倡以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纠偏,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反思能力是学生发展创新精神、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并根据自己的反思调整学习策略。
1.创设反思氛围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小学生英语课堂上反思意识很弱,作为课堂的主人,大部分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个课堂缺乏反思气氛。教师可以有意识创造机会,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反思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2.鼓励反思评价
有了反思的氛围,学生还需要迈出将反思变成自己实际行动的重要一步。这样的课堂反思可以分为以下三步:课前反思可以结合课前预习进行展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可以结合复习课或者是练习课,通过在课堂上不断地渗透反思的理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某一个学习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课后反思可以结合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展开,让学生主动反思和评价,相比较传统的反思和评价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也能够发展学生问题发掘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促进习惯养成
学生的反思能力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学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反思,善于反思的习惯,将主动反思变为一种学习习惯,并伴随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
思辨致远,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本文探讨了以上三种课堂教学路径:兴趣的激发可以有效激活大脑,为思维注入活力。优化提问,探索有效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思维,锻炼学生推理能力,逻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自主反思和评价可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自我纠偏,将英语的思维能力反哺英语语言的学习,让学生的英语思维更加多元且创新,为终身学习奠基必备的学科关键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