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时代女性购物心理的特点及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女性购物心理的特点及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女性消费群体中,电子商务的影响尤为显著。本文将探讨电子商务时代女性购物心理的特点及其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女性购物心理的特点
挑剔心理
女性在购买商品时常常抱着一种吹毛求疵的心理来选择商品,希望从一大堆商品中选出性价比最高者。她们在跟销售者砍价还价时,常常以商品质量、外观和实用性等理由说服别人卖给自己,对商品百般挑剔,甚至花费数个小时的时间来软磨硬泡,即使是这样,大部分女性在购买完后常常后悔,总是感觉自己买到的不是最好的。女性的这种挑剔心理,使得她们在购买某件商品时很难下决定,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再加上营业员的态度问题,导致大多数女性转而从网上购买商品。网上购物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无时间限制的浏览商品的详细信息而不用购买,这让很多挑剔的女性尝到了甜头,她们逐渐减少了逛街的次数,增加了网上浏览的时间。冲动购物
女性虽然购物比较“挑剔”,但很多时候缺乏理性。女性相比起男性消费者来讲,更容易从感性因素或者是情感因素出发来购买商品。从市场营销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女性更容易受到商场或者超市等购物场所氛围的影响,把购物当成一种享受,很容易被诱发购买动机。很多商场在商品的.布置、陈列上是颇费心思的,一般会把利润较高的商品摆放在容易看到的位置。商家在购买氛围上也是刻意去营造一种气氛,一般会把打折促销等女性感兴趣的词语放在显眼的位置,再加上促销人员的讲解和劝说,女性消费者很容易改变其购买计划,冲动消费。日本一个专门研究消费者形态的机构有一个统计,女性冲动性购买的比率为33.9%。换句话说,每3名女性消费者里面,就有1名是冲动性购买者,这个比例大大超过了男性。如今很多电商企业针对女性这种冲动购物的心理,展开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经常在特殊节日搞促销,采取饥饿营销策略,使女性陷入了疯狂购物的状态。而多数女性在抢到自己中意的商品后,即使花了大把的钞票,仍然沾沾自喜,全然不知已经上了商家的当。购物决策易受其他消费者使用经历的影响
女性是感性大于理性的动物,特别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购物时的环境、气氛甚至是别人的意见也能左右女性的决定。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女性的这种心理状态,采取老客户介绍新客户有奖励的营销策略,用有购买经历的女性来帮助他们促销商品,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跟网购相比,线下实体店位置比较分散,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很难得到更多的他人购买信息,因此网上购物对实体店的冲击可想而知。网上购物时很多女性消费者愿意参考商品评价,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来决定是否购买,更有助于女性挑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购物爱占便宜
女性购物时爱砍价,即使是几毛钱,也要跟商家争论不休。一旦砍价成功,对于多数女性来讲不亚于打了一场胜利战役,特别有成就感,并且能得到精神上的短暂满足。在传统实体店购物时,这种砍价很容易引起商家的不满和轻视,让很多女性消费者感觉心里不舒服。网络购物为女性“价比三家”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现今很多购物网站为了满足女性爱占便宜的心理推出了一些比价软件,女性能够采用比价工具看到商品近期的价格曲线,进而衡量商品的价格,跟商家死缠烂打,直到最后便宜几块钱。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只需操作电脑,敲出几行字,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一笔交易,对广大宅女来讲是方便快捷的购物工具,满足了女性的购物心理和需求。
电子商务对女性购物心理的影响
网上购物使女性对价格因素更加敏感
传统实体店在商品定价时,经常把店铺租金、水电费用和工资等因素考虑在内,使得商品的价格高于网上的商品价格。网上购物的好处之一就是不用考虑更多的价格因素,商品价格本身较低。但是正因为商品定价较低,凸显出运费的价格偏高,女性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更多地会考虑运费,从而为了凑够运费而买一些不需要的商品,因此运费过高的商品一般女性不予更多关注。近年兴起的很多团购吸引了众多女性消费者,由于团购商品价格低廉,女性更多关注了价格因素而忽视了商品的质量,买回家的大多是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很多女性消费者由于经常在网上购买低价商品,在线下购物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比较价格,觉得还是网上合适,造成了实体店顾客的流失,很多实体店因此而倒闭。购物更加注重潮流性
女性天生就爱美,比起男性来对时尚更加敏感,很多女性为了买到中意的商品不惜一掷千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她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再是停留在质量和价格上,传统的购买心理已经悄然改变,女性对产品的潮流性更加关注,希望产品能够体现更多的个性和唯一性,特别是一些新颖、奇特的产品,更加能够吸引女性消费者的眼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女性从这个丰富的购物平台上发现了更多的潮流性因素,她们不再只忠诚于某一个品牌,而是更多地倾向于一些原创品牌和“爆款”商品,尽管可能价格不菲或者质量一般,但是众多女生网购者却非常热衷,出现了购买热潮。冲动购物心理加强
女性消费者本身就有冲动购物的心理,她们抵御不了促销、打折等手段的诱惑,常常冲动、过度购物,这种情形在女性消费者之中非常普遍。女性消费者在购物时更加易受他人影响,她们在购买产品时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按理出牌,特别是一些购物网站每年会推出团购、限时购、限时限量促销等电商常用的营销手段,例如“双十一”“双十二”等促销活动,都给予消费者一定迅速做出选择的压力条件。而在传统购物模式下,女性消费者遇到促销、打折的时机是随机的,不经常逛街的女性一般不会遇到,但是网上购物的优势在于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用出门就能购物而且直接送到家里,既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这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性冲动购物的概率。迎合了女性“货比三家”的购物心理
女性在购物时计算得格外细致,包括邮费(是否可以砍邮费或者直接包邮)、商品面料质地与颜色、是否变形或脱色、是否有买赠活动、卖家态度、是否可在某渠道找到优惠券、可否找到组织团购等等。在电商创造的购物平台上,女性消费者是否购买更容易受商品评论的影响,她们不用交流就能得到商品质量、外观的第一手信息。对于广大的女性消费者来说,朋友或周围的人推荐,特别是已经购买者的推荐,比陌生商家的信任度要高很多。女性更喜欢购物网站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很多购物网站为了方便顾客购物,会自动记录顾客的购物流程和个人用户数据,只要顾客连续登录网站一段时间,这些购物网站会针对顾客的喜好为其打造出完全属于个人的主页,上面包含顾客浏览过的商品,可能需要的商品,其他人买过的相关商品等等,提供充分的参考因素。在一般购物环境中,消费者很难在一家商店中看到市面上所有的品牌和商品,也很难一次性看到如此详细的参数信息,对细节的观感和关注也难以达到网站所呈现的程度。因此对广大女性来说,网上购物比起实体店来更方便快捷,也更加人性化。
不同年龄段女性的消费特点
对于女性的消费族群,台湾的行销人员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别:
草莓族(13-22岁)
E时代的七年级生,外表光鲜亮丽,却“中看不中用”,抗压能力低,金钱观随性,因此也是现金卡的主要客群。这群年轻女孩常盲目追求时尚与流行,喜欢日本风,淘汰手机速度快,也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能卖”的典型消费群。葡萄族(23-32岁)
各方面都比较“草莓族”成熟,由生长的时代背景正逢网路兴起,因此她们是网路电脑族的主要人口,容易受视觉及新事物喜迎或者影响,而愿意花大钱在这些事务上。苹果族(33-42岁)
苹果族的消费者不像前两族那般随性,且因为多半以自组家庭,花钱非常谨慎,但也因为人生历练较多、承受压力较重,多半又小又积蓄也懂得投资,因此偶尔也会“大肆挥霍”,不惜花下重金犒赏自己并舒缓压力。其中,旅游就是她们找到乐趣和平衡的主要大笔开销之一,于是“不买则已,一买惊人”的典型消费族群。芭乐族(43-52岁)
进入此阶段的女性,对于物质的渴望已大不如从前,她们倾向安定的生活,并开始为退休做准备,因此旅游对于她们而言,是个重大而谨慎的决定。金钱对她们而言,与其花在物质享受上,不如存老本来得维系。
消费的目的
我们可以将购买行为可以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消费和情绪性消费两大类别。
进行工具性消费时,我们买的不只是功能,在意的是这些功能是否帮你我解决生活需求;而如果从事的是情绪性消费,那么买的就不只是功能,更想要的是这个产品所带来的正面情绪,这些情绪包括了自信、舒服、自在、轻松、得以等。
举例:
肚子饿了,去便利商店买便当果脯,是工具性消费。如果决定去大饭店吃鲍鱼,就比较接近情绪性消费。
也就是说,工具性消费,购买的是必须品,而情绪性消费,则购买的大多是所谓的奢侈品了。
而通过目前,整个消费市场产品过剩的情况再次进行分析。“情绪”性消费,已经成为消费行为的主角。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会因为图片好看、产品介绍内容动人,来为此而掏钱购买。而这份正面情绪的强力渴望,逐渐成为了每个人自我期许的一部分,让许多原本看似奢侈的物品,这下重新包装后,便成了新型的生活“必需品”。
因此,你会发现,在面对形象色色的商品时,人人心中区分“必须品”和“非必需品”的界限已经越来越不明显,甚至变得模糊,也愈来愈趋向个性化。所以说:你认为的“必需品”,可能是我心中的“奢侈品”,而我的“必需品”却又成为了你心中的“奢侈品”
消费心理分类
- 疗伤型购物:受到某种刺激,可能是失恋、嫉妒而购物;
- 抒发型购物:对于物质产品的追求,青睐有品质感的生活而购买;
- 自我实现性购物:个人的收入与购买产品的目的相符;
总结
合理的判断自己所销售的产品,行业内的销售数据(增长率、转化率、回头率),并根据自己的产品消费人群进行合理定位,是展开整个电商行销的基础过程。
合理的判断自己所销售的产品,行业内的销售数据(增长率、转化率、回头率),并根据自己的产品消费人群进行合理定位,是展开整个电商行销的基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