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艾灸功效与使用指南:从原理到注意事项的全面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艾灸功效与使用指南:从原理到注意事项的全面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osmopolitan.com.hk/cosmobody/use-of-moxibustion

艾灸属于中医针灸中的灸法,其功效和适用人群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于预防养生,又因为操作简单,可以在家自行进行。连养生派台湾女星张钧甯都经常使用艾灸驱寒“自疗”。如果你也想通过艾灸改善身体状况,但担心艾灸的副作用,一起来看看香港注册中医师郭志华的讲解。

艾灸原理是什么?

艾灸疗法属于中医针灸中的灸法。通过点燃艾叶制成的艾炷、艾绒、艾条等,熏烫人体穴位,温通局部而激发经络的气血流通,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来达到调节免疫、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升阳举陷、扶阳固脱、美容防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艾灸功效及好处: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

  1. 温经散寒:艾灸可以温通经络的气血、温煦被寒气侵袭的部位,使之气血畅通。
  2. 扶阳固脱:艾灸对于提升人体的阳气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对于一些中气下陷、阳气不足(脱肛、遗尿、崩漏等)的病症特别适用。
  3. 消瘀散结:血随气行,现代人甚少运动,身体多有气滞血瘀,艾灸能温煦鼓动血液畅流,疏通体内的淤结。

艾灸用法:适用症状一览

郭医师指出,对于病人因阳气不足、虚寒,而出现气血不畅、瘀血内阻的一系列病症,都可以进行艾灸疗法。一般身体症状包括以下:

病症
艾灸用法
妇科病
艾灸有温宫散寒、促进气血运行、活血散瘀的效果。
消化系统病
现代的人经常接触性味寒凉的食物及饮料,因此经常出现胃部不适,腹泻,便秘等症状, 艾灸所产生的热力,可以温暖胃部,改善肠部的蠕动。
治疗关节病
中医常说“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关节肌肉的疼痛通常都是因为有寒有湿堵塞经络,导致气血不畅,引起疼痛不适。艾灸用的艾草是纯阳之物,有很好的散寒祛湿的作用,对治疗关节疼痛效果很好。
治疗阳气不足的人
艾灸可以振奋阳气,恢复阳气固摄的能力。
改善体质
长期艾灸特定的穴位,有改善自身体质,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艾灸具预防作用 可作养生治疗

郭医师:“艾灸有预防作用,可以作养生治疗。”
原来通过熏烫人体穴位,温通局部而激发经络的气血流通,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可有调节免疫、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升阳举陷、扶阳固脱、美容防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艾灸禁忌:适合人士一览

不论健康与否、男女老幼,有阳气不足便可艾灸,即有手脚冰冷。当中女性和长者比较易出现阳气不足的问题。
冬天诱发的哮喘和咳嗽;容易感冒、脾胃虚弱、器官下垂、疲倦、气喘;风湿问题导致的关节酸痛,冷痛等,均可通过艾灸能温阳通络,行气通络改善病症。

艾灸禁忌:不适合人士一览

体质
特征
阴虚火旺
傍晚、晚上身体或脸頰发热发烫,身热,手足心发热,夜间出汗
阴虚阳亢
两頰潮红发热,夜间出汗,烦热,咳血,身体消瘦乾枯
湿热过盛
面油多,暗疮,易倦,口乾口苦,大便黏,小便黄
实热
面油多,暗疮,烦躁易怒,口乾,大便乾硬,小便黄

其他包括:妇女月经期间、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人士

艾灸过程及用具

灸法分类很多,当中以直接灸、隔姜灸、迴旋灸及雀啄灸比较常见。

灸法
做法
直接灸
将艾捏成艾柱放置人体体表点燃的直接接触的艾灸。使用艾灸盒进行艾灸,将艾条装进艾灸盒,再把艾条盒放到施灸部位上。
隔姜灸
用鲜姜切成2-3毫米,直径1厘米左右的圆形,中间用针刺数孔,用艾倒三角放在姜片上,把姜片放到体表腧穴,点燃。
迴旋灸
点燃艾条在体表腧穴上大概两厘米高度处均匀做圆周运动。(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注意艾灰掉落人體上)
雀啄灸
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移动地施灸。

艾灸副作用:必须补充足够水分

接受艾灸后,身体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发热、便秘等情况。因为艾灸激发了人体阳气,身体易出现“上火”的症状;此时应补充足够的水分,稍稍进食清润的食物改善上火症状。

另外,艾灸后皮肤有机会引起瘢痕,因此爱美人士应注意艾灸位置,避开面部和将操作时间控制在不多于10-15分钟。

艾灸可以自行在家进行吗?

郭医师:“操作简单是艾灸的特色之一,所以可以自行在家进行,但操作时仍需要注意房间空气流通,并时刻注意安全。”
另外,挑选的艾灸部位时亦需需避免危险位置,以及留意操作时间。如果你初次接触艾灸或对艾灸做法有任何疑问,应在自行艾灸操作前先询问注册中医师。

艾灸疗法注意事项

另外,郭医师提醒以下多个进行艾灸必须注意的事项:

  1. 艾灸有机会引起瘢痕,因此不建议於面部操作
  2. 避免於皮肤浅薄或敏感的部位艾灸
  3. 避免於大型血管经过、密集的部位,或神经线多的部位艾灸
  4. 避免於关节部位艾灸
  5. 避免於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部位艾灸
  6. 避免於过分疲倦、饥饿、饱满、醉酒、大汗、精神紧张或病情急峻的情况艾灸
  7. 避免於月經期間、妊娠期婦艾灸
  8. 患有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者一些精神疾病不能自控的人士都不宜艾灸
  9. 艾灸過程中需要注意火焰的燃燒,避免燒傷
  10. 艾灸過程中皮膚出現潮紅的時候說明皮膚已經充血,應轉換艾灸部位或減輕艾灸強度,避免燙傷
  11. 艾灸時注意房間環境通風,同時注意保暖
  12. 艾灸一處時間大概10-15分鐘
  13. 施術環境減少易燃物,和準備一盆清水以備不時之需

郭志华博士(Dr. Wallis Kwok)是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注册中医,为广洲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专业博士,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医学硕士(针灸)及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医学学士及生物学(荣誉)理学士。其Facebook专页“郭志华博士中醫診所”经常分享中医知识及健康知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