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初中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论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初中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论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xiezuo/724838.html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面对的课题。本文从阅读、观察和实践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一、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写作的书卷气

我们经常说学生的作文太浅显,缺乏内涵,缺乏思想。也经常听到教师评价某位学生的作文有书卷气,有文化气。这和他读书多与少有着莫大的关系。

我国唐代诗圣杜甫有一句妙语,道出了读书与写作关系密切的真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是说,好文章是在阅读大量书籍、积累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踏踏实实的努力才写出来的。写文章就像盖房子,不准备充足的砖木沙石等建筑材料,怎么能盖成房子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米”又从何而来?为什么一提起写作学生就抓耳挠腮、无言可写、无从下笔?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库存”无几,知识不丰,因此难以成文。

阅读不仅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素材,还可以为写作提供模本,更重要的是阅读可以提升写作所必需的思维能力。苏轼曾经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就是说,积聚了一定量的内在知识底蕴,在无声中自然地外露!这便是写作。

当知识能让人的生命进入更深刻的内层,人的心灵才更显得丰盈,更神采奕奕,也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气质、风度!这便是大量的阅读给人心灵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让人变得敏锐而有思想。

当然,阅读和写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阅读是积累语言、理解语言的过程。没有阅读的积累就没有写作的提高,阅读也是写作的木之本、水之源。只重视阅读不去写作也失去了一定的意义,二者应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在细心观察中积聚神韵

鲁迅先生说:“要创作,第一需观察。”俄国作家契柯夫也把观察看作是作家的“第二天性”。这虽然是针对作家的创作而言的,但对我们中学生的写作教学也不无一定的启示。

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和内心情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中学生作文就是练习将日常生活之中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创造,再用最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一种更具鲜明个性的形象综合体。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些至少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把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翻开名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中处处有生活的气息。汪曾琪先生的《晚饭花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杨绛先生的《咱们仨》等等,处处都有生活细节。

写文章讲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方法就是在原汁原味的生活基础上添油加醋,使之更具欣赏性,更具有艺术性,更能表现主题。本校同学利用暑假考察自来水厂的水源湿地,通过查资料、写观察日记,最后写出了调查报告,引起了市长和媒体的重视,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实施。这充分证明了学生自己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了解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那样的真实而有表现力。

“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最好源泉,只要能够用心去留意身边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就不难找到适合主题的素材了。

三、积极实践以求充实

假如说阅读是通过感同身受以积累别人的“事”,亲身实践就是在用活动来积厚自己事的同时,将自己获得的感悟付诸于文字了。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后两句诗就很好地道出了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获得的语言感悟、思想启迪、文章技法;通过观察获得的素材和感想,美的感受、情的共鸣、理的启迪以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文字写作才能被自己所掌握,从而加深体会,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能力或者一样法宝。所以要经常地进行作文写作。

擅长写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文章是越写越流畅的,语言是越用越老练的,思路是越来越开阔的,脑子是越用越灵活的。许多作家都有随手记录下自己的灵感和所见所闻所思的习惯。读得多了,看得多了,然后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悟,就会感觉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要把它随时记录在生活随记本上,强调生活中有什么就写什么,发生什么就记什么,有什么感悟就记下什么,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也不要求立意和主题,突出一个“随”字。生活随记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记录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
  2. 记录学校生活。将学校生活分为学校美景、人物素描、人际交往、校园故事四个板快,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3. 记录社会生活。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家庭中的一员,大街、公园、菜场、车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和记录。
  4. 记录自我生活。生活既包括学生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内容,也包括自我的广阔世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记录自己丰富的内心及精神世界,无疑是对自我的最好诠释和剖析。在随记中,学生畅所欲言,展示最真实的自我。
  5. 作好读书笔记。好词佳句、灵光一现、独到见解、深刻感悟,都可以是小小读书随笔的内容。书本是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个延伸,它可以带你任意东西,心鹜八极。

生活随记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虽然它仅仅是一种发现,体会,思索,偶得,还不能称之为习作。但它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实践的机会,又使习作成为有源之水,有米之炊,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思维潜力,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提供创造,发展空间,启动创新思维,准确发表独特见解,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由“爱写作文”到“写好作文”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全面实现语文创新教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