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承千年古风 创文化活力:安徽查济村的文旅振兴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承千年古风 创文化活力:安徽查济村的文旅振兴之路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80QOV505328VPM.html

查济村,这座拥有1400年历史的古村落,以其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近年来,通过发展写生研学产业、传承非遗文化、提升村民文化生活品质等举措,这座千年古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为正在查济村专注风景写生的画家与学子。

走进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查济村,仿佛置身于一幅古雅的山水画卷。远处青山静默,许溪、岑溪、石溪三水穿村而过,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错落有致。青石板路上,各式古桥映入眼帘,浣衣女子的棒槌声、学子们的画笔声、非遗打莲湘的欢笑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

写生研学让文旅产业更富活力

在始建于明代洪熙年间的宝公祠前,伴着微风,一幅用水粉绘制的小桥流水人家图画跃然纸上。查济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始建于唐代,现存元代至清代古建筑200余处,囊括桥梁、祠堂、庙宇等各种制式。这座被誉为“中华写生第一村”的古村落,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画家和学子前来写生。

86岁的柳新生是推动查济村开办特色写生基地的先行者。在他的建议下,查济村鼓励民宿、饭店与高校、协会合作,打造写生基地,实现“古村落-写生-消费-产业”的全链条发展。目前,村里有住宿餐饮店200余家,大型写生基地十余所。查济已与120余所大学签订写生实践协议,同时可接待近三千师生入住。

围绕写生研学和文旅发展,查济村引进社会资本打造了一批高品质民宿。民宿盘活了乡村资源,不仅将空置房屋合理利用,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品、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村里的竹里晓山、安舍、璞园、满堂红等精品民宿让游客赞不绝口。

非遗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

打莲湘是查济村的传统民俗,2021年入选泾县非遗。查济莲湘志愿服务队队长王金花介绍,最开始她们是向村里老人学习打莲湘,请他们手把手教。经过一段时间的请教和练习,她们已熟练掌握打莲湘的核心技巧和动作,并融入现代广场舞的元素对其进行了改编。如今,队员已发展到70人,以查济村妇女为主。

近年来,查济莲湘志愿服务队走出古村,先后参加了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宣城市“宝龙杯”全民健身运动会闭幕式表演,参演中央4台《传奇中国节·端午》节目等,展示非遗魅力。除了演出,平时她们还热心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和他们一起唠家常、包饺子。

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盈

查济村民日常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丰富,除了打莲湘,还有打夯、舞板龙等民俗表演。文化设施建到了家门口,村民观影、听戏、看书、看展都更方便了。比如查济村拥有自己的数字电影院,影院已连接全国影院票务系统,可以网上订票购票,每天放映数十场电影,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院线大片。此外,村里也会依托家风家训馆、查济美术馆、查济村史馆等开展多样文化活动。

乡风民风更加文明淳朴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查济村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如“普法老人”葛彬,多年来,坚持自学法律知识,自编法制宣传墙报,甘当乡村义务普法员,谱写了一位乡村普法人余晖尽洒普法路的执着和真情;再如助人为乐典型钱旭园,带领自己的姐妹们组织各类公益活动,为老人包饺子、剪指甲、理发等。社区志愿者中也有很多获得“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等荣誉的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查济村每季度都会推选优秀志愿者参评“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通过榜样示范引领,形成查济村的为老志愿服务文化。

生态富民,反过来也让村民更加注重保护生态,村落环境更美了。养过蚕、种过地、打过工,查红卫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发展,经营农家乐生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吃旅游饭,就一定要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好生态环境,要让游客看到最原生态的古村落。”查红卫有感触地说。因干净美丽、古色古香,查济成为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取景地。

查济的文明乡风,不仅体现在暖心的志愿服务、良好的环保意识上,也体现在优良家风家训的继承、对外来人士的友好和包容上。在查济村许溪边一侧的山坡上,建于清代的洪公祠,上书“泾县家风家训馆”几个大字。走进其中,“凡我族人期于克振家声,宜从诗书上苦心着力。”“凡我族人要知人无本业,如萍根漂浮,必流匪党。惟随其所业勉力为之,不可始勤终怠,不可见异思迁。”墙上刻镂的查氏家训里,务读书、勤职业这两则令记者印象深刻。该馆还收录了泾县历代贤哲的经典家规家训和好家风故事,让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并还通过挖掘、整理家风家训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开发相关教育课程,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家教家风教育。

因山水之胜、民居之美、民风之淳,许多外乡人来到查济村“归园田居”,过上种菜、养鸡的田园生活。荷兰人柯威明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爱骑着自行车去村里转悠。“一路上大家都在和我打招呼,有时也停下来说几句话,每个人都很热情,满脸笑容,这让我觉得很温暖,很舒服。”柯威明笑谈道。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