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的“四大贡献”与“四大超越”
皇甫谧的“四大贡献”与“四大超越”
皇甫谧,这位出生于公元215年的医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在医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更在文学、史学和哲学方面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皇甫谧的“四大贡献”与“四大超越”,展现这位古代学者的非凡人生。
巍巍古邑灵台,赫赫针灸鼻祖,煌煌甲乙真经,代代济世无穷......
公元215年,正是东汉末年,在甘肃省灵台朝那三里皇甫湾,出生了一位名垂青史、开山做祖的伟大人物——皇甫谧。这个出身名门世族的男孩,出生以后正值家道衰落,幼丧生母,过继叔父,为避战乱,十五岁时随叔父迁居河南新安(今义马)。也许是由于母亲早逝,世事动荡,皇甫谧自幼贪玩,游荡无度,年及二十犹不好学。直至一次,他将所摘瓜果进献叔母任氏,任氏没有一丝欣慰,却涕泪交流,说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何以慰我?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与我何有。(《晋书·皇甫谧传》)。”叔母一席掏心吐肺的教言,深深打动了皇甫谧的心灵,这个灵魂里有着高贵种子的小伙子惭愧万分,即拜乡人席坦为师,誓志求学,这真是“蛟龙王正在睡沙滩,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从此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青年走上了逆袭的人生之路。
一梦惊醒的皇甫谧与以往判若两人,矢志奋发,手不释卷,经多年刻苦学习,遂博通百家之言,成为当时一代大家,名动朝野。成名以后,七次避诏不仕,坚持一辈子做个独立学者、民间医生,在文、史、医、哲方面均取得空前成就,并在一生中完成人生四次超越。
四大贡献
文学方面:著有《皇甫谧集》、《玄晏春秋》、《鬼谷之注》,玄守、释劝、笃终三论,高士、列女等传,《三都赋序》,并诗诔[lěi]赋颂,言辞犀利,字字珠玑,结构严谨,文史并重,思想性、艺术性、史料性强,强调文章的社会教育作用,开一代文风清流。
史学方面:其文史著作《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郡国志》、《国都城记》等,广纳博采,考据谨严,把史前史的开端推到了“三皇”时代,尤其对“三皇五帝”的世系纪年及重大活动进行了补充和考证,补《史记》之缺;对历史上地方名称的前后变更及一个民族或王朝迁徙地名的变化作了较详尽的考证;第一次对历代土地、人口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统计和分析,整理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统计资料。
医学方面: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素问》《针经》(即《灵枢》)和《黄帝明堂经》纂集起来,加以综合比较,“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编纂成一部为后世针灸学树立了规范的巨著—《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十二卷《针灸甲乙经》在总结、吸收《素问》《针经》《明堂》等古典医学著作精华的基础上,对中国古老的针灸经络穴位学说进行了科学的归类整理,使之发展成为系统的科学,奠定了针灸医学的框架,在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矗起一座千年丰碑。通过认真研究《针灸甲乙经》,综合学界的一致观点,皇甫谧在中华针灸学的发展史上有两个最大贡献:一皇甫谧是建了腧穴学。《针灸甲乙经》对针灸穴位名称、部位、取穴方法等,逐一进行考订,并重新厘定孔穴位置,同时增补了典籍中未能收入的新穴,使全书定位孔穴达356个,其中双穴308个,单穴48个,比《黄帝内经》(160穴)增加196个穴位。确定了经穴的名称、定位、归经、针灸禁忌以及针刺深度,采用分部依线法,划分了头、面、项、胸、腹、背、四肢等35条线路,按照分部划线取穴与分经取穴两种方式定穴验穴,这成为历代针灸学家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准则。直至今天,人体穴位增加到361个,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二是皇甫谧建立了针灸学。《针灸甲乙经》第一次将《内经》分类,按照中医学基础理论、针灸基本知识、针灸临床应用(包括病因、病机、症状和俞穴主治)的顺序论述,归纳总结了内、外、妇、儿、五宫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方法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之标本、虚实补泻、天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做了深入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使针灸学从理论到临床,成为一门系统完整的科学。《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一向被列为学医必读的古典医书之一,“是医人之秘宝”。由此皇甫谧被后世尊称为“中医针灸学之祖”。
哲学方面:皇甫谧没有留下专门的哲学论述和专著,但从他传世的大量著作中,清晰反映出他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一是一气化生的生命观。他继承了先秦以来一元论的哲学观点,认为气是构成万物生命的根源。他在《针灸甲乙经》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也。”二是阴阳互根的辩证观。皇甫谧不仅认识到自然界是物质的,而且看到了一切事物都在阴阳两气的矛盾中发展变化,促进了万事万物的盛衰荣枯和社会历史的演化和进步。他在《甲乙经五脏变腧》中说:“故阴阳者,万物之始终,顺之则生,逆之则死”,还认为阴阳不断转化,同时又互相制约。三是天人合一的生死观。他在《笃终论》中说:“玄晏先生以为存亡天地之定制,人理之必至也!”“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地。是以神不存体,则与气升降;尸不久寄,与地合形。”而他最后的安葬,其子也完全遵父遗命,以最简单的方式葬于今甘肃省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塬,完成了他“朝死夕葬,夕死朝葬,不设棺椁,不加缠敛,不修沐浴,不造新服,殡含之物,一皆绝之”的嘱托,真正达到“死得归真,亡不损生”的最高境界。
四大超越
纵观皇甫谧的一生,让后人钦服的是他的“四次超越”,他也和我们一样,是一位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爱有痛的普通人,但他用他的执着坚韧和不懈奋斗演奏出最强劲华美的生命乐章,穿越千年历史风烟,依然清音和雅、动人心弦、催人奋进!
从浪荡少年到饱学名流。皇甫谧少年时曾游荡无度,不思上进,后听叔母教诲,痛改前非,发愤苦读。因家贫困,不能上学读书,便借书背诵,带经而农,学问日有所进,26岁时已博通百家,著《帝王世纪》。42岁因身患风痹,乃攻读医学,钻研针灸,以身试针,纂集《针灸甲乙经》。晚年还著有《笃终论》专论葬送之制,其中论及生死观及改革葬制,至今仍颇有积极意义。考其一生文史医学著作达25种之多。这是皇甫谧的第一个超越,超越的结果就是从浪荡少年变为一名学富五车的学问大家,这些成果牢牢奠定了他医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历史地位。
从朝堂辅弼到民间高士。皇甫谧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生于汉末,长于曹魏,逝于西晋。成名之后,魏国宰相司马昭、晋武帝司马炎先后七次征召皇甫谧进朝做官,皆以病、老为辞,朝廷先请后催再逼,都未能动摇其心,乃上疏自称“草莽臣”,唯向晋武帝借书一车,武帝感其诚,乃遂其愿,虽疾羸不堪,仍苦读不辍,披阅不怠。城阳太守梁柳和皇甫谧是姑表兄弟,梁柳即将赴任时,众人都劝皇甫谧设宴为他饯行,皇甫谧说:“梁柳为布衣时来我家,我迎送他都不出门,吃的也不过是咸菜而已。穷人不以酒肉为礼,如果我因他当了太守而改变,就是看重太守之职而轻视梁柳本人,这非交友之道。”皇甫谧之举,真正达到亚圣孟子所推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境界,从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他淡泊宁静、志向高远的美丽精神世界,这是他的第二个超越。
从怏怏病躯到针灸鼻祖。皇甫谧二十三岁就染上风痹症。三十二岁,中风、耳聋百日,开始学医,对针灸有了初步接触。三十五岁,误服“寒食散”,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四十二岁风痹症复发,开始撰《针灸甲乙经》。他给晋武帝上疏叙述自己的病情:“久婴笃病,躯中不仁,右脚偏小,十有九载。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若荼毒,于今七年……”长期的病痛折磨得他奄奄一息,但他誓愿以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前辈为榜样,潜心研医,完成《针灸甲乙经》,终于苍天不负苦心人,得偿所愿。这真是磨难为师,久病成医,唯其感同身受,才深切体会患者之苦难,良医之难得,所以他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解救百姓苦难上。这是他的第三个超越,这已经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了。
从有限小我到浩然大我。中国儒家最高的人生标准是“三立”,即为国家立功、为天地立德、为万代立言,皇甫谧治的是儒家之学,这三点他都做到了。但从他拒不入仕,坚辞名利来看,他骨子里其实是道家。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两极,儒家看重的,积极入世的圣贤道德,是人生在世建功立业,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超世精神。儒家让人活得积极有为,道家则让人活得有境界,儒家要求人的社会担当,而道家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责任所使,超越是生命顿悟。皇甫谧一心向学,苦研针灸,济世救人,完全是儒家之风,而他甘守贫贱,终身不仕,远离名利,则彻底是道家的无求境界。完全可以说,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皇甫谧完成了从有限小我到浩然大我的完美超越,从而成为儒家、医家、道家共尊的圣贤,成为今人顶礼膜拜的精神象征。
17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灵台这片热土,伫立于皇甫谧墓前,手捧这位医哲先贤用全部生命写成留给我们的巨著《针灸甲乙经》,不禁感慨万千。千年风雨流变,沧海桑田,中华针灸栉风沐雨,赓续绵延,至今已是遍地开花,传遍寰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113个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有183个国家在使用中国针灸。这是针灸之光,中华之荣!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国中医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与魅力。中医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整体观的真理价值被世人重新认识,中医针灸疗法在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等多方面的显著疗效,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中国智慧和中医方案,为生命健康开辟了全新的绿色通道。当斯之时,我们热切呼唤一大批有志之士站出来,重光国医,为往圣继绝学,为百姓送安康,为世界增泰和。这是使命所系,是时代召唤,更是责任担当!
愿皇甫医哲的心法医道在今天的灵台能知音多多,顺利传承和发扬光大,造福人民!
愿“针灸鼻祖故里.文化魅力灵台”在新一轮转型跨越发展中能托针灸鼻祖之福荫,成为名副其实的针灸医学源地、生命健康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