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家代表关汉卿,随着历史发展,其戏曲史地位的变迁是什么?
元曲家代表关汉卿,随着历史发展,其戏曲史地位的变迁是什么?
关汉卿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中国戏剧学史上最重要的剧作家,是元曲的代表。正如王国维所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若李白代表唐诗,苏轼代表宋词,那关汉卿就是元曲的代表了。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留下大量散曲,对中国戏剧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正是如此,关汉卿也时常被拿来与一些戏曲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从而确定他在戏曲界的地位。
关汉卿在元代的历史地位
元代较早记录关汉卿的文献是钟嗣成《录鬼簿》,在钟嗣成的著作《录鬼簿》记载了从金末到元朝中期的杂剧及散曲知名作家约 152 人,收录了杂剧名目有 452 种,是第一部记载元曲作家的私家目录学著作,是研究元曲的重要资料。
在此书中,关汉卿被列在书中的第二部分“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中,后罗列了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共 62 种。
通过比较,关汉卿是《录鬼簿》所收录作家中剧目最多的戏曲家。虽然介绍很短,可这段的介绍是后世可见最早纪录关汉卿生平身世的资料,包含关汉卿的字、号、籍贯和官职四类信息。虽极简略,却是讨论关汉卿生平的重要文献。关汉卿位于列表中的第一位,与他同处列表的还有白朴、马致远等作家。
然而首先关注关汉卿杂剧作品不是钟嗣成,而是吴克斋。在《录鬼簿》之前尚有一位吴克斋也在做与钟嗣成类似的工作,其文献面貌已不可知。《录鬼簿》只是承袭了吴克斋的一些传统表述。从《录鬼簿》的文献信息可知,吴克斋对关汉卿较为熟悉,其对关汉卿的评价也较高,称其为“杂剧班头”。而钟嗣成对关汉卿则不算熟悉,只能承袭吴克斋的文字。
根据刘凤玲研究,吴克斋就是元代吴弘道,“金台蒲阴(今河北安国市)人,江西省检校掾史,作杂剧 5 种,均佚;散曲若干,今传小令 34 首,散套 4 个。”可见,吴弘道与关汉卿一样,也有散曲和杂剧创作经历,其整理若干同道的作品名目,当是首先出于同道之间的相互欣赏。
虽然《录鬼簿》中出现了关汉卿,但从这则材料的原始出处考察,吴弘道是发现关汉卿的第一人,这与他对杂剧价值的肯定有关。而钟嗣成将关汉卿置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部分中的第一位,且列举了关汉卿所有的杂剧名目,足见对其的重视程度。钟嗣成在序文中希望后来的戏曲家们能向关汉卿这些前辈们学习,希望他们能“冰寒于水,青胜于蓝”,将杂剧不断的发展下去。
而对于其散曲身份家的确认,则是在元代杨朝和贯云石所编的第一部元人散曲选集《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在这部书中收录了 68 位散曲家,贯云石单单列出了关汉卿等六人作为代表,其中的推崇之意不言而喻。
关汉卿在明代的历史地位
朱元璋建立明代政权后,在思想文化上恢复了“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朱元璋特别推崇《琵琶记》,试图用伦理教义对民众进行思想控制。同时,他开始慢慢的将权力集中起来,削弱了大臣的势力,将子孙分封各地。再加上朱棣夺权后对各位藩王猜疑不断,在激烈的朝堂斗争环境下,出现了明献王朱权和周定王朱橚之子朱有燉这样为明哲保身,聚集文人墨客沉醉于戏曲的藩王乐府。
朱有燉认为自唐末宋初之后,歌曲是以词体为主,明代所称谓的南曲和北曲,实际上是因地域方言不同而产生的流变,追溯其二者根源,皆为北宋时期的民间曲调。南曲在南宋朝廷地统治下得以保存,而北方地区在金元的少数民族统治下,受到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影响,经过董解元、关汉卿等人的改编后,成为了保留南曲曲调,但是用北腔演唱的北曲。
朱有燉关注的仍然是关汉卿的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除了朱有燉,朱权也在关注关汉卿,在《太和正音谱》第二卷《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中朱权对关汉卿词的评价是“琼筵醉客”,认为从关汉卿的散曲的遣词造句上评价,他是一位“可上可下之才”,只是因为“初为杂剧之始”所以排列在前位。
关汉卿在清代的历史地位
清朝从 1644 清兵攻入山海关到 1911 年最后一任皇帝溥仪退位,共统治 255 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执掌政权,实现全国大一统的朝代。与元朝不同的是,清朝统治者从最初就在利用儒家思想控制社会,而且与元朝统治者最大的不同是,清朝历代帝王都学习汉族文化,用汉人的方法约束整个国家。
之后清廷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牢牢把控民众的思想。首先是重视儒家思想,将朱熹的程朱理学立为官方哲学,控制人民的思想;其次设立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关注于四书五经;在编修大型文化典籍的同时将一些不利于思想管控的书籍禁毁,被销毁的书籍与编辑整理的书籍几乎相等;最后是严苛的文字狱案,康熙、雍正年间的文字狱案件之多,文人被迫害牵连之广前所未有。
清廷统治者对人的思想控制影响了清代文人的治学态度,纷纷选择投入晦涩的古籍书海中,不敢再进行创作。戏曲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清代文人以诗文研究为主,他们对戏曲的关注度不高,更是没有深入研究过元曲。他们对关汉卿的评价仅是泛泛而谈,没有涉及到关汉卿的具体讨论。
黄宗羲在自己的《靳熊封诗序》中将关汉卿、王实甫与老庄、司马迁、李白、杜甫相并列,认为他们是将精神寄托于文学,所以创造出了天地为之动容的作品。清代戏曲家由于与元曲间隔时间久远,在他们的戏曲研究中,对元曲的研究较为浅薄,对关汉卿也只是作为一位优秀的戏曲大家进行介绍。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参考文献:
[1] 吴梅编辑.曲选[M].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出版部,1927.
[2] 钱南杨编注.元明清曲选[M].正中书局,1936.
[3] 陈眉公著;襟霞阁主校阅.陈眉公全集 上[M].上海中央书店,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