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专家呼吁审慎选择:纯物理防晒可能是伪概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家呼吁审慎选择:纯物理防晒可能是伪概念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7969354979/291491044

又到防晒季,如何选择安全又有效的防晒产品成了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尽管防晒研究已经扩展到防护可见光、红外光等新领域,但有效防晒的主要共识仍然是防护紫外线(UVA、UVB)。

美妆浪潮发现,达人和品牌在宣传时,通常依照传统分类,将防晒产品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两类。然而,这些标签可能会让人误解防晒产品的实际保护机制。


截图自珀莱雅天猫旗舰店

在物理、化学防晒的二元分类体系下,品牌通常介绍纯物理防晒时,会称化学防晒通过吸收紫外线实现防晒,容易渗透、易致敏,而物理防晒剂主要通过反射、散射紫外线来达到防晒效果,对肌肤负担更小。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严谨,有专家表示,纯物理防晒可能是伪概念,更像是防晒品牌刻意营销的品类。研究表明,以二氧化钛、氧化锌为主要成分的所谓物理防晒剂,其防晒作用主要还是通过吸收紫外线实现的,这与普遍的营销宣传不符。

物理防晒的谎言

在上个世纪,研究人员就已经意识到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对紫外线(280-400 nm)的吸收性1,但当时并未对其反射和吸收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2016年,强生公司参与的一项研究2,对上述无机防晒剂的「反射」和「吸收」紫外线的效果进行了量化。

结果显示,在整个紫外线范围内,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的平均反射率仅为4-5%(不足SPF2),其余紫外线防护效果主要通过「吸收」实现。

《中华皮肤科杂志》收录的皮肤防晒专家共识(2017)也提到,“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无机防晒颗粒具有类半导体性能,其内电子跃迁过程可选择性吸收UV而发挥防晒作用。”

从产品使用的角度来看,物理和化学防晒的主要区别在于防晒剂是否可溶,也就是常说的是否「泛白」。因此,早有专家建议,将防晒剂分类为“化学”和“物理”可以替换为“可溶”和“不溶”防晒剂,以更好地消除误会。

但发展至今,专业领域更倾向于将防晒剂分为「无机」和「有机」防晒,这也是皮肤防晒专家共识(2017)中使用的主要分类方法。

无机防晒剂通过吸收而非反射紫外线来实现防晒功能的发现,对于防晒产品的使用和配方设计实际上没有影响,但品牌通过不准确的信息进行营销,可能给竞争对手带来不公平的市场竞争压力,这种误导性宣传可能导致消费者在选择防晒产品时做出不完全知情的决定,增加皮肤受损的风险。

尽管一些品牌声称物理防晒对敏感肌肤更安全,但科学研究表明,物理防晒(尤其是纳米级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同样可能引发皮肤刺激。因此,敏感肌肤使用物理防晒是否可以“盲选”还需要仔细甄别,消费者应更关注产品成分和皮肤反应,而不仅仅依赖产品的营销标签。

关注科学证据而非仅凭营销宣传

观察市面上宣称纯物理防晒的产品,不难发现这些产品大多打着“温和亲肤、低致敏”的标签。例如,销量较高的戴可思倍护物理防晒乳、珀莱雅云朵防晒霜、TIZO2物理防晒霜和Dr.G柔润温和修护物理防晒霜等,都通过这样的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然而,这样的宣称容易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


截图自戴可思天猫旗舰店

防晒产品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其防护机制,还取决于产品成分的纯度、稳定性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从产品有效性上讲,只要拥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效果,就是一种好的防晒剂。例如,国家食药监局列明的中国化妆品准用防晒剂,都拥有较好的紫外线防护功能。为了同时覆盖UVB和UVA,市面上多数产品选择复配不同作用机制的防晒剂来实现全面防护。

从皮肤使用特性角度来看,无机防晒剂的缺点主要在于不易涂抹,影响美观;而有机防晒剂轻薄的质地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点。

传统的有机防晒剂光稳定性不如无机防晒剂,且易透皮吸收,有一定致敏性,可能导致接触致敏和光致敏反应。但近年来,大量新型有机防晒剂上市,这些防晒剂克服了传统有机防晒剂的缺点,通过异构化、微粒化等方式显著提高防晒剂的溶解性和光稳定性,且不易透皮吸收,安全有效,备受市场青睐。

截图自玉泽品牌小红书

需要注意的是,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有机防晒剂确实较无机防晒剂更易有渗透风险。例如,二苯酮-3和4-甲基苄亚基樟脑等有机防晒剂近年来在安全性上有争议。

而近年市面上流行的大分子防晒剂因其良好的稳定性和不易渗透性,似乎成为一种安全防晒的新解。譬如玉泽清爽倍护防晒乳。对此,东方美谷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婉萍教授曾表示,就目前而言,对于大分子防晒剂的安全性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无法简单地将大分子防晒剂与产品安全等同。

因此,有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防晒产品时,无需为了过分的安全性而盲目选择纯物理防晒产品,应更关注科学证据而非仅凭营销宣传。面对炎炎夏日,遮阳伞、太阳帽等物理遮挡仍然是最优选择。在一般的城市通勤和户外活动中,选择SPF25-30/PA+++的产品已经能够提供较好的防护效果。

与此同时,随着对于UV的研究加深,防晒产品的研发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新型防晒剂、天然植物萃取的防晒剂以及各种防晒增效剂正不断面市,一些优质的防晒产品也会选择在产品中添加有保湿舒缓、抗氧修护功效的成分,使防晒与修护协同并进,譬如花西子推出的新品小莲伞防晒(参考链接:“做一款好防晒”,花西子打了一场翻身仗)。

“防晒是一个需要科学和理性对待的重要护肤环节。通过了解防晒产品的实际成分和作用机制,选择科学、有效的防晒产品,我们才能在享受阳光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健康。防晒,不仅仅是防止皮肤晒黑和晒伤,更是保护皮肤免受长期紫外线损伤,减少皮肤癌风险的重要措施。因此,科学防晒,任重道远。”

注:文章中出现的品牌及产品仅作为例子使用,本文并无暗示以上品牌及产品有致敏或使用安全风险。

1.Sayre RM. Kollias N. Roberts RL. Baqer A. Sadiq 1. Physical sunscreens.jSoc Cosmet Chem. 1990:41:103-109.

2.C·ole, C., Shyr, T., & Ou-Yang, H. (2016). Metal oxide sunscreensprotect skin by absorption, not by reflection or scattering.Photodermatology,Photoimmunology and Photomedicine, 32, 5–1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