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批评和赞美需结合在一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批评和赞美需结合在一起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2402_87069767/article/details/143442839

在日常工作中,批评和赞美是管理者和同事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如何在批评中结合赞美,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批评,同时又不失尊严?本文将通过几个生动的案例,为您揭示这一沟通艺术的核心要义。

“三明治”式批评方法

欧美一些企业家主张使用“三明治”式批评方法,即当批评别人的时候,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将批评提出,而且力图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同时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语。这种两头赞扬、中间批评的方式,很像三明治这种中间夹馅儿的食品,故以此为名。用这种方式来处理问题,对方可能不会太难为情,因而被激怒而引起的冲突得以减少。

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比较有效的,其优点就在于由批评者讲对方的长处,给对方的辩护起到了替代作用。对方的能力、为人、工作是否努力等方面,有很多可以肯定的地方,批评者如果视而不见,可能会使对方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多方面的成绩或长期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抓住了一次失误,大概是对方专门和自己作对。而批评者首先赞扬对方,就是避兔对方的误会,表明领导承认他的工作,使他知道批评是对具体事而不是对人,自然也就把用辩解来维护自尊心的做法放弃了。

美国麦金尼 1896年竞选总统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那时,共和党有一位重要人物替麦金尼写了一篇竞选演说,他自以为写得高明,就给麦金尼大声地念,语调铿锵,声情并茂。可是,麦金尼听后,却觉得有些不妥当的观点,可能会引起批评的风暴。显然,这篇讲稿不能用。但是,麦金尼把这件事处理得十分巧妙。他说:

“我的朋友,这篇演说精彩而有力。我听了很兴奋。在许多场合中,这些话都可以说是完全正确的。不过用在目前这种特的场合,合不合适呢?我不能不从党的观点来对它的影响进行考虑。请你根据我的提示再写一篇演说稿吧,然后送给我一份副本,怎么样?”

那个重要的人物立刻照办了。在那之后,这个人在竟选活动中成了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有的领导认为先说赞扬的话,再批评,带有操纵人的意味,有过于明显的用意,所以不喜欢用。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如果你找到某人就表扬他,你的表扬或许他听不进去,因为他只是想知道,另一棒会在什么时候打下来——表扬之后有什么坏消息降临,所以在更多的时候,在我们用表扬结束批评的时候,人们考虑的是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你的态度。以下是正确、错误的两种说法:

正确:“我相信你能从中得到窍门——只要坚持试一试。”
错误:“最好你立即改进,要不然就别干了。”

当批评结束的时候应对下属表示鼓励,让他把对这次批评的回忆当成是促使他上进的力量,而不是一次意外的打击。此外,还应该让对方知道,虽然他屡次处理某件事失当,然而你却尊重他的人格。传达给对方你的尊重,适度的赞美和工作上的认同是必要的,否则光是针对对方的某项缺点提出批评,对方会容易感到不受尊重,因而心怀不平。

许多成功的管理者在批评下属的时都注意采用刚柔并济的方法。

据说,某人进入一家个人承包的公司服务。它的承包人是一位脾气暴躁的经理。当经理批评下级时,常常是声色俱厉,笔个曲调,又个级同且充地目谷。但是,批伴到取后,他的表情会突然来个 180度的大转弯,和颜悦色地说:“这个局面你怎么造成的?”•下级就立刻感到无比温暖。

这位经理真是掌握到了炉火纯青的批评艺术!他虽然要求很严格,但是很得下级的敬重。这是因为他能做到一张一弛,相得益彰。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善于运用刚柔相济的方法。

有一次,部下后藤犯下一个大错。松下怒火冲天,一面用挑火棒敲着地板,一面对后藤进行严厉的责骂。

骂完之后松下注视挑火棒说:“你看,我骂得多么激动,竟然扭弯了挑火棒,你能不能帮我把它弄直?”这请求是多么绝妙啊!后藤自然是遵命,三下五除
二,挑火棒就恢复了原状。

松下说:“咦?你手可真巧呵!”随之,松下脸上立刻绽开了亲切可人的微笑,对后藤赞赏有加。至此,后藤一肚子的反抗心,立刻烟消云散了。

更令后藤吃惊的是,他一回到家,竟然还看到了太太为他准备了丰盛的酒菜。

“怎么啦?”后藤问。

“哦,松下先生刚来过电话说:‘你家老公今天回家的时候,心情一定非常恶劣,你最好准备些好吃的让他解解闷吧。””不用赘述,此后,后藤工作起来自然干劲十足。

批评时不忘心灵的抚慰

韩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他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向农夫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

“你说话干吗这么小声?”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但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对我的评论进行分辫,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会感到很难过……”

这个故事令我们极易联想到现实生活。无论多么聪明的牛,都不会比一个发育健全的人—一哪怕是稍明事理的儿童更敏感和智慧。与那个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农夫相对照,世上的成人,领导和有权评判他人的人,是不是经常在批评的瞬间,忽略了对心灵的抚慰?

父母常常以为小孩子是没有或是缺乏自尊心的,因而随意地对他们进行呵斥,为了一点小小的过错,唠叨不止。不管是什么场合,有什么人在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对孩子是否承受得了全然不理会,以为只要是良药,再苦涩,孩子也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吞下去,孩子越痛苦,越说明对这次教育的印象深刻,举一反三的作用也就越能够得到实现。

父母这样想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对人们不再重蹈覆辙起约束作用的,是自尊和自制。它的本质是一种对自己的珍惜和对他人的敬重,是对社会公共法则的遵守与服从。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被无穷的心理阴影折磨得丧失了尊严,无论他今后所受的教育如何专业,也难以弥补心理的阴暗和残缺,人格也会潜伏着巨大危机。

因此,当批评别人时,千万要讲求场合和方式,注意对心灵的抚慰。

可采用先扬后抑的方式

在账单送来的时候,他大吃一惊。

过了几天,一位朋友来看他,看到了那些窗帘,并对价钱进行了询问,而后面有难色地说:“太过分了。”

我看他占了你的便宜。”
实话是如此,可是没有人肯听别人羞辱自己判断力的实话。因此,身为一个正常人,卡耐基开始为自己辩护。他说东西与价值成正比,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买到高品质又有艺术品位的东西等等。

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开始对那些窗帘进行了赞扬,表现得很热心,说她希望家里也能买得起那些精美的窗帘。

这时卡耐基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反应。“说句老实话,”他说,“我自己也负担不起,价钱太高了,我对买了它们而感到后悔。”

在我们错了时,也许自己会承认。而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我们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会因自己的坦白率直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想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想法,则必须先让对方能够静心倾听你的想法。如果对方连听都没有听进去,又何谈接受不接受呢?而要对方倾听,则不可令对方反感。

谈话时采取先扬后抑的办法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说话时要注意对对方的优点长处的赞美要真诚,使对方心情愉悦,拉近双方的距离,消除隔阂,然后,再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这样,就可以用话语巧妙地引!领对方将你要说的话一层层地听清,而不至于没听几句便火冒三丈,不欢而散。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