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以“公能”精神奏响协同育人新乐章
重庆南开中学以“公能”精神奏响协同育人新乐章
2月15日,重庆南开中学召开以“三‘家’和鸣,以‘公’育人”为主题的春季班主任工作会议,创新开启新学期育人征程。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力与全校班主任深入探讨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以百年南开“允公允能”精神为引领,绘制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重庆南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肖力在讲座中
在教育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指引下,重庆南开中学立足“公能”校训,构建起“青莲紫”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委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矩阵。肖力指出,南开教育始终将“家国情怀”作为精神底色,家长学校不仅是知识传递的平台,更是培育“教育共同体”的孵化器。去年寒假期间,全校教师累计开展家访1200余次,将南开“务本求真”的教育理念送进千家万户,实现教育场域从校园到社会的延伸。
“教育不是独奏曲,而是家校社共谱的交响乐。”肖力强调,南开独创的“公区、公社、公益”育人模式,突破传统家校合作的局限。通过设立家长驻校办公区、组建社区教育公社、开发公益实践课程,让“公能”精神在协同育人中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依托“青莲紫”平台,学校已整合社会资源单位42家,开发社会实践课程18门,构建起立体化育人网络。
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肖力表示,要防范“两个跟不上”,教师素质跟不上学生发展需求,校园教育跟不上时代变革速度。为此,南开创新提出班主任育人“三套马车”理论——熟悉教育规律、掌握前沿方法、共创育人模式。在“共情学校生活”“解密教育教学”“探索个性过程”三个维度上,要求教师既要做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成为成长的解码人。
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南开中学将“公益属性”注入家校协同全过程。家委会不仅参与校园事务,更组织家长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教育扶贫、课后托管等公益活动。这种“教育反哺社会”的实践,正是张伯苓老校长“知中国,服务中国”办学理念的当代延续。
“教育的真谛在于让每个生命都找到绽放的舞台。”肖力在新学期寄语中强调,南开班主任要心怀“国之大者”,以“公”的境界拓展育人格局,用“能”的素养创新教育方法。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的当下,这所历史名校正以“日新月异”的进取精神,书写新时代“公能”教育的新篇章。
据悉,南开中学“青莲紫”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已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其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南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