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从"候鸟经济"到"金名片"
营口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从"候鸟经济"到"金名片"
营口市通过设立"民营企业家日"、出台系列政策等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今年11月1日将迎来第四个"民营企业家日"。从2023年数据来看,营口民营经济贡献了67.7%的固定资产投资、72%的税收、81%的地区生产总值和90%的就业。
在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十余平方公里的地域内,集结了近500家企业。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朝告诉记者:"入驻开发区14年,产值增长了30多倍。一个厂区的产能不够用了,就在附近新建一个,总共建了4个厂区。"
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我国集成电路设备关键零部件龙头企业,挺进光刻机制造"新赛道",希泰的成长之路,背后是对辽河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投下的"信任票"。
2013年,辽宁大红德邻食品有限公司从外地搬迁至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此后便不断上项目、扩产能。今年初,投资10亿元、年产20万吨的数字化速冻食品智能生产项目还差一张许可证没办。"市场不等人,我想过了年就开工。"接到企业诉求,产业基地组建专班,仅用14天就办好所有手续,项目得以在大年初三顺利开工。
"当时都快过年了,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工作专班加班加点地干,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让人特别感动。"大红德邻董事长杨宇动情地说。
营口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氛围,让民营企业家投资营口、爱上营口。
2021年,营口以立法形式,将每年11月1日定为"民营企业家日"。今年以来,《营口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条例实施细则》《营口市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相继出台,提出六大方面30项具体举措,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和民营企业家财产安全、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和底气提供有力支持,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营口特色的政策体系。
在支持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营口市设立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和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示范工作专班,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创新性组建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逐步形成完善、成熟的服务保障体系。
如今,说起本地企业,营口的干部会说"我服务的企业",而不再是"我管的企业"。在支持服务过程中,营口市突出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扎实推进"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做大做强"项目管家"帮扶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进园区、下企业,"点对点""面对面"帮助企业解难题,让企业家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
获评"2023(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三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后,今年再度入围候选城市名单;外界对营口预期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此扎根成长。
制作一块耐火砖需要多久?营口顺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给出新答案:30秒。在成型车间,工作人员编辑好程序后,轻轻按下一个按键,一个个机械手臂开始灵巧地上下翻飞,完成投料、定型、成型等工序,不一会儿,耐火砖便制作完成。
据生产总经理金柱介绍,企业依托5G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60%以上人工成本。
营口市引导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端发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试点示范项目。其中,有国家级15项,包括5G工厂、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省级72项,包括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绿色工厂等。通过试点示范引领,加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从降低要素成本到制度保障,从金融改革到鼓励创新,营口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释放创新活力,今年以来,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项目争相入驻,大量实干型企业家扎根营口。
营口民营经济披荆斩棘、向阳而生,为营口全面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冲刺四季度、打赢攻坚战,营口市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民营经济从粗放分散型向集约集聚转变,从产业链初端向高附加值延伸,从传统运营机制迈向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打造成营口的"金名片",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成功经验。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