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悦读】唐•李白《秋夕旅怀》赏析及同步练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悦读】唐•李白《秋夕旅怀》赏析及同步练习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9/17/503199_1147142992.shtml

秋夕旅怀
唐·李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词句注释】
1.无际:没有边界。
2.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3.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4.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5.银汉:即天河﹐银河。
6.天星:天上的星星。
7.旧国:指代故乡。

【白话译文】
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
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创作背景】
李白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创作《静夜思》,时年26岁。《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为同时同地所作。

【作品赏析】
《秋夕旅怀》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约为李白出蜀后于开元十四年(726)游淮阳时所作。诗以秋兴起兴,描写了“连山”“流水”“芳草”“白露”等意象,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
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愁苦的季节。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第四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谁能挥”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孤独。
第六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萧士赟语曰:“此诗太白作于窜逐之后乎,收到身在遐荒,心怀旧国,词意悲凄哀哉!”此诗表达了真切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同步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
B.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
C.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在夜里含悲流泪,思念故乡,却无人安慰。“谁能挥”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无依。

2.下列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一、二两句,写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含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句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凉意,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B.诗歌三、四两句,写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和逝去的流水,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作比喻,把诗人有家难回的愁苦具体化。
C.诗歌五、六两句,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和寒冷的月光,“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D.诗歌七、八两句,诗人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这两句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E.诗歌九、十两句,写诗人在辗转未眠中望月思归,直到银河落下,星星稀少之时,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中写山、水、云、月这些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理解错误,表现的是诗人无法归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
2.. B、E。解析:B项“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作比喻”理解错误;E项“诗人在辗转未眠中望月思归”说法错误,和“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也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3.①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叫归乡无期;借浮云暗示自己漂泊孤寂;借明月表明自己的乡思之浓。②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凄寒的秋夜景象来突出羁旅之愁、乡思之苦。(具体解说意象,意思相近即可)
4. ①尾联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家念乡之情和羁旅之愁绪;②在羁旅他乡、思归难为的境况下,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谁能挥”写出了作者挥之不去的愁苦;③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写作手法。(三个要点,意思对即可。)

【书法欣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