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藏在保健品背后的肾损伤“陷阱”!
警惕!藏在保健品背后的肾损伤“陷阱”!
近日,有新闻报道指出,部分患者在服用保健品后出现肾损伤症状,经诊断为范可尼综合征。这一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保健品安全性的担忧。究竟什么是范可尼综合征?它与服用保健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联?北医三院肾内科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答。
范可尼综合征是什么?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最早由Fanconi医生于1931年发现并报道。该病又称为复合性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肾小球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而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有用的物质。但在范可尼综合征患者中,由于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导致钠、钾、钙、磷、葡萄糖和氨基酸等重要物质无法被充分重吸收,大量从尿中流失。
因此,范可尼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低钾血症(表现为肌无力、软瘫、周期性瘫痪等)、低钙血症(手足搐搦症)等。长期低钙血症可引起骨软化症、肾小管酸中毒,甚至发展为肾衰竭尿毒症。
导致范可尼综合征的病因有哪些?
范可尼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大类:
- 遗传性因素:主要见于婴幼儿和儿童患者,与基因突变有关。
- 后天获得性因素:常见于成人患者,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 药物/毒物/重金属中毒:如顺铂、异环磷酰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维生素D中毒、甲苯、百草枯、镉、铅、汞等。
- 慢性肾脏病:包括梗阻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综合征、移植肾等。
如何治疗范可尼综合征?
由于范可尼综合征的病因复杂,治疗应首先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包括:
- 病因治疗:如果是保健品引起的,应尽快停止服用,避免再次接触毒物;如果是重金属中毒,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促进体内的毒物排泄;对于遗传性因素导致的范可尼综合征,如胱氨酸储积症,目前无根治办法,建议通过饮食管理,减少代谢毒性物质沉积,以减轻对肾小管的损害。
- 对症治疗:可以使用重碳酸氢盐、枸橼酸盐、乳酸盐等纠正酸中毒;通过补充钠、钾、钙、磷等电解质,同时合用维生素D纠正电解质紊乱;经口足量补液防治脱水。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肾功能衰竭,则应当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吃红曲米安全吗?
红曲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红曲米是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菌发酵而成。红曲霉菌发酵可以产生一些有益健康的物质,例如能够降胆固醇的类似他汀的药物。还有一些研究提示,红曲发酵产物中,有一些物质可能具有一定抗癌、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功能,所以红曲发酵产物被一些公司开发成保健品。不过,这些功效成分的含量较低。
另一方面,红曲霉菌在发酵过程中也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例如具有肾脏毒性和致癌、致畸作用的桔青霉素。前段时间上热搜的事件,目前判断就是桔青霉素导致的。
我国相关的国家标准对红曲色素中的桔青霉素含量作出限量规定,所以,在我国通过正规途径购买的经过国家检测合格的红曲产品,应该是安全的。
专家提醒,公众在选择保健品时应谨慎,注意产品的来源和质量,避免盲目服用。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