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礼丨读懂这6条经典古训,人生越活越自在
知书达礼丨读懂这6条经典古训,人生越活越自在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古人留下的智慧依然熠熠生辉。从老子的"上善若水"到《朱子家训》的"善欲人知,不是真善",这些经典古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让我们一起品味六条古训,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流水不争先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无常形,顺势而为,为而不争,方达所愿。
"不争先"不是不求上进,而是尊重自然规律,不破坏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
就像流水一样,水慢慢地流淌,它不去争先后,而是在一点一点地积攒自己的力量。细水长流,以待迸发。
经验要靠经历才能获得丰厚的积累。
智慧不是一蹴而就,通过思考感悟后,循序渐进,拥有发现细微的慧眼,待到力量充足,一击而破。
人有众过,而不自悔
古人云:"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意思是,小人永远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君子常常反省自己的过错。
事实上,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内求,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外求。
越是无能的人,越是喜欢挑剔别人的错。
《四十二章经》中说:"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
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反躬自省,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反省是一个自我解剖的过程,当我们愿意面对真实的自己,向内看自己,实时改正自己缺失的地方,我们就拥有了自我超越的勇气。
嗜欲深者天机浅
《庄子》有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的欲望过多,就会相应地缺少智慧与灵性。
玩物丧志,贪欲败身。
生活中贪财、贪权的人,没有不迷失心智的,而迷失心智,正是祸害生命的开始。
一个人如果不以事业和修养为重,不懂得节制欲望,随时都会陷入可怕的危机。
没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朱子家训》有言:"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真正的善良,不贪图回报,不计较得失。否则就成了以善易善,把善行当做一种交易,折损了善的光芒。
善良不仅仅是施予,更是尊重。不戳破他人的难堪,不炫耀自己的善行,才是真正的善良。
真正了解"为善最乐"的人,心中挂念的并不是名利。抱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做善事,内心的计较远大于收获的快乐。
为善而不求人知,默默增长的是你的福报和德行。否则,行善反而成了牵绊烦累的事了。
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
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诫语中说:"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曰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艰难少矣。"
没有人保证一生得意,说不定有一天,拉你一把的,正是你嘲笑的人。
和别人相处,要处处忍耐,不能像飞蛾扑火那样,使得自己失去了退路。这样,生活中有什么快乐可说的呢?
做人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少事为福,多心招祸
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没有烦心的事,一个人的灾祸没有比疑神疑鬼更可怕的了。
常言道:与其多心,不如少根筋。
是非的根源往往在于人的多心,多心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
只有那些整天奔波劳碌、琐事缠身的人,才知道无事一身轻是最大的幸福。
只有那些经常心如止水、宁静安祥的人,才知道猜疑是最大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