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首飞如此激动人心
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首飞如此激动人心
1957年,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歼教1成功首飞,这一历史性时刻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向自主创新的重要转折。本文将为您讲述这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机从设计到首飞的全过程。
1957年的3月,歼教1的设计工作进入尾声。按照国际惯例,这个时候都会制作一架木制样机供各方审查。但当时中国没有设计飞机的经验,也从没有人做过木制样机。设计组的工作人员画得了图纸、修得了飞机,可这木工活难倒了他们。
设计人员在设计飞机图样
徐舜寿左思右想,最后,请来了一位名叫陈明生的八级木工。徐舜寿拿出几张歼教1的几张图纸和一些外国木制样机,就撸起袖子,和陈明生一起走进了车间。他们带着一个木工组,锯子、刨子、凿子轮番上阵,仅用了一百天,就把样机给造出来了。
木制样机
听说飞机的木制样机做好了,工厂里的试飞员都跑来观察这架样机。当机库的大门打开时,坐在座舱里的驾驶员能够看到外面的跑道和远处的地平线,仿佛这架木质样机真的能够飞起来一样。
1957年9月,徐舜寿满怀期待地迎来了由空军订货部副部长带队的审查组。没想到,5天后结果出来了。空军科研处的一位负责审查的处长竟然说 “我们宁可购买苏联的飞机,也不要你们的歼教1”。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被授予上校军衔的徐舜寿
原来,在审查组查看过样机后,认为飞机太过笨重,很难实现高难度的动作。这样的评语不免让大家垂头丧气,但徐舜寿很快恢复冷静,并召开了一次大会。在会上,徐舜寿鼓励大家,要听取军方的意见再改改,争取让方案在下次审核通过。根据意见,设计室对飞机方案进行了修改,减小了油箱体积。两个月之后,经过改造的样机开始接受第二次审查。
飞机设计室设计人员与苏联专家在初教6木质样机前合影,前排左五徐舜寿
就在这次审查中,航空工业局的领导将歼教1的整体方案,交给了前苏联的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请他们来评审。前苏联的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设计研究机构之一。前苏联国内设计的飞机,必须通过这家研究院的测试,才能进行生产。如果能通过这家权威机构的审核,那就意味着徐舜寿的设计方案真正合格了。
歼教1的发动机
那么,对于这一场大考,初出茅庐的中国团队会拿到怎样的成绩呢?徐舜寿急着等结果,而沈阳飞机厂制造车间的同志们比徐舜寿还要着急。此时,飞机的设计图纸都已经发到工厂,就等着生产了。可这个时候送去前苏联评审的方案还迟迟没有收到答复。在他们几次三番地催促之下,徐舜寿果断决定:开始投产。虽说这一次,徐舜寿对自己的作品信心满满,但是结果回来之前,谁也不敢打包票。就在大家边生产边等待的时候,1958年春,前苏联专家的评审意见终于回来了。
歼教1飞机
前苏联方面在对歼教1的总体评价较好,但同时指出,飞机的水平尾翼设计不够合理,可能会造成飞机失速,应该进行修改。
这个时候飞机都已经上生产线了,如果大改,一定会拖延工期、造成巨大损失。怎么办呢?从这一天起,徐舜寿就把自己的铺盖行李拿到了设计室。窗户下的这张桌子,既是他的办公桌,同时也成了他的餐桌和床铺。他下定决心,一天不解决问题,就一天不离开飞机厂。
徐舜寿
一般人在观察图纸时,都是正视曲线,而徐舜寿却是用斜侧的目光,透过不同角度来观察曲线。担任设计室绘图员的冯家斌如此形象解释:“就像这根曲线,这么看,就是个曲线,你这么看挺光滑,但是这里面要有坑,有鼓起来的地方,你看不见,怎么办呢,你要这么看,这曲线就短了吧?对不对,这样等于把曲线压缩以后呢,这里面的坑坑洼洼的就看的非常清楚了。”
通过这种观察方式,徐舜寿发现,通过调整机翼长度,能够满足前苏联的修改意见,同时也不会对结构做出太大修改,经过徐舜寿改动,歼教1的试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歼教1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图为正在制造中的歼教1
毛主席时刻关注着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一架飞机的情况,1958年春节刚过,便亲自来到到沈阳飞机制造厂视察。主席的到来,让工厂里欢声雷动。此时歼教1的试制工作正处于最后的攻关阶段。毛主席与工厂的技术人员亲切交谈,询问工程进展,希望能尽早看到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生产的喷气式飞机。
毛主席与沈阳飞机制造厂技术人员亲切交谈
1958年7月24日,歼教1的第一架样机“101号”机完成总装。从发完生产图纸到首架样机总装完毕,前后只用了不到100天的时间。7月26日,在人群的簇拥下,第一架下线的歼教1等待着首次飞行的检验。担任试飞员的,是毕业于空军航校、后来曾担任过空军司令员的于振武。
徐舜寿与歼教1飞机试飞员于振武
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时刻,当于振武坐进驾驶舱,准备起飞时,之前的喧闹声,仿佛一瞬间全部停止了,在场的设计员和工人们都屏住了呼吸,目光全都集中在这架银鹰身上。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究竟能不能够飞起来呢?
叶剑英元帅(左一)、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中)观看歼教-1试飞
伴随着指挥台升起的绿色信号弹,歼教1加速前进,轻盈飞上了蓝天。先前紧张的心情随着飞机成功起飞,瞬间转换成了兴奋与激动,喷气机的轰鸣声和人们的掌声和欢呼声汇聚到了一起,声浪此起彼伏,经久不息。
激动的人们迎接凯旋的歼教1试飞
从1956年10月开始研制,到1958年7月首飞成功,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只用了1年零9个月。歼教1开创了新中国飞机自行设计的先河,实现了从仿制到自行设计的过渡,标志着我国的航空事业自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作为总设计师的徐舜寿,也被人们称为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
歼教1的成功,开创了我国自主研制军用飞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