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为何如此吸引人?从创始人约翰·博格的故事说起
指数基金为何如此吸引人?从创始人约翰·博格的故事说起
近年来,基金行业掀起了一股降低费率的浪潮,尤其是针对指数基金。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基金运营成本的下降,更是指数基金独特优势的体现。本文将从指数基金的诞生历程、其核心优势以及创始人约翰·博格的坚持精神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指数基金为何能在金融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指数基金的诞生
指数基金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其创始人是约翰·博格。在大学期间,博格就对当时的基金业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基金经理过于关注基金规模和管理费的收取,而忽视了投资者的利益。这些观点在当时是非常理想化的,但博格坚持认为基金投资者应该得到公平对待。
1976年8月,博格创立了先锋500指数基金,这是第一个追踪指数的基金。然而,发行初期并不顺利,仅募得1130万美元,只能购买标普500指数中的280只股票。许多券商甚至嘲笑博格的“愚蠢”。但博格没有在意这些流言蜚语,他坚持降低费率的承诺,第一支指数基金的费率仅为0.2%,比市面上的其他基金低90%。
直到90年代,指数基金的表现才开始逆转。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指数基金净流入2.2万亿美元,而主动型基金却流出1万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战胜指数的主动基金比例也逐渐下降,只有不到30%。
为什么指数基金表现优异?
1. 低成本
金融市场可以被看作一道算数题:“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利润,减去金融体系的费用,就等于投资人实际上拿到的净报酬”。对于投资者来说,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就需要将各种费用降到最低。
以两种不同交易模式为例:
- 指数基金:每年收取约0.1%的费用,投资者实际拿到7.9%的净报酬。
- 主动基金:约1.5%的费用加上0.5%的隐藏成本,每年约2%的费用,投资者实际拿到6%的净报酬。
假设各投资1万元,投资5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条收益线差距显著。指数基金能让资产增值到45万,而承担更多费用的主动基金,资产仅累积到15万。
2. 市场越来越有效
金融学中的“有效市场假说”指出,投资者的收益率难以超越指数,市场上的价格总是正确的。随着衍生品、新指数和量化科技的发展,市场中的超额获利机会越来越少,主动基金也更难跑赢指数。
3. 主动基金的限制
主动基金面临规模困境。以先锋的“温莎基金”为例,在约翰·聂夫管理时期(1965-1979年)回报率是指数的2.8倍,但随着规模扩大,业绩逐渐趋向大盘平均回报。此外,团队变更和市场风格转换也是影响主动基金表现的重要因素。
坚守一生
约翰·博格的一生都在坚持做对投资人有益的决定。他创立的指数基金虽然在初期饱受质疑,但最终突破15万亿美元的规模。他建议普通投资者选择更简单、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方式跟随大盘长期成长。投资是一门投入越少、获得收益越高的生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省下来的时间安排在更有兴趣的事情上。
博格提醒我们,不要被金钱和物质追求蒙蔽双眼,真正重要的是找到人生的意义。正如他在《尤利西斯》中所写的:“虽然我们的力量已不如当初,已远非昔日移天动地的雄姿,但我们仍是我们,英雄的心。尽管被时间消磨,被命运削弱,我们的意志坚强如故,坚持着奋斗、探索、寻求,而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