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cet Neurol:2024年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与治疗进展
Lancet Neurol:2024年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与治疗进展
2024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与治疗迎来了显著进展,不仅在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上取得突破,还在血管内治疗技术、药物选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本文根据Lancet Neurol期刊文献介绍这些关键进展,并分析其对临床实践的潜在影响。
1. 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口的扩展
传统上,静脉溶栓治疗适用于症状发生后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24年,多个重要试验扩展了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
TIMELESS试验:24小时时间窗口的首次探索
TIMELESS试验是首个探索24小时时间窗口的研究,纳入了因大血管闭塞引起的严重脑卒中患者。尽管试验未能证明替奈普酶在24小时内的疗效,但其为今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TRACE-III试验:4.5至24小时的疗效验证
TRACE-III试验专注于无法进行取栓治疗的重症卒中患者,结果表明替奈普酶在4.5至24小时内的治疗有效,可能将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范围扩大。
试验名称 时间窗口 主要结论
TIMELESS 24小时 未显示替奈普酶的益处
TRACE-III 4.5–24小时 替奈普酶在延长时间窗口内有效
2. 新型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除了阿替普酶和替奈普酶,2024年研究还探索了其他静脉溶栓药物的效果。
RAISE试验:替普酶与阿替普酶的对比
RAISE试验比较了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4.5小时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结果表明,替普酶在实现良好功能结局方面不劣于阿替普酶,可能成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替代药物。
药物 治疗效果 结论
替普酶 功能结局不劣于阿替普酶 替普酶为具有成本效益的溶栓替代药物
3. 血管内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大面积梗死和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如机械取栓术)继续显示出重要的治疗价值。
LASTE试验:大面积梗死患者的获益
LASTE试验显示,血管内取栓术相比单纯的最佳医疗治疗,在大面积梗死患者中能显著改善功能结局,降低死亡率。
长期随访数据:SELECT2、TENSION与TESLA试验
SELECT2、TENSION和TESLA试验的长期结果证明,血管内治疗对大面积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持续的,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依据。
试验名称 患者类型 主要结论
LASTE 大面积梗死患者 血管内取栓显著改善功能结局
SELECT2 大面积梗死患者 血管内治疗效果持续
TENSION 大面积梗死患者 血管内治疗有长期益处
4. 挑战与新发现
2024年两项重要试验结果挑战了传统治疗方法,提醒我们在临床应用时需谨慎。
PROTECT-MT试验:气囊导管的意外结果
PROTECT-MT试验表明,使用气囊导管进行血管内取栓的患者,功能结局较差。这一结果挑战了气囊导管可能改善血流和再灌注质量的传统观点。
ANGEL-REBOOT试验:脑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救援治疗效果
ANGEL-REBOOT试验发现,救援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未能改善脑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并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试验名称 主要发现 结论
PROTECT-MT 气囊导管未改善功能结局 传统方法需谨慎评估
ANGEL-REBOOT 救援治疗未改善结局,增加并发症 不支持为脑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增加救援治疗
5. 未来展望
未来的挑战包括确定最适合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口、研究如何处理后循环闭塞、探索神经保护策略以及评估康复方法的效果。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通过持续的创新与研究,期待在未来实现卒中治疗的全面革新,使更多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Yang P, Zhang Y, Liu J. Ischaemic stroke in 2024: progress on multiple fronts. Lancet Neurol. 2025 Jan;24(1):7-8. doi: 10.1016/S1474-4422(24)00473-3. PMID: 3970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