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建设运营,大湾区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
密集建设运营,大湾区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
1月10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广东东莞正式开工建设。设施建成后,将为物理、化学、材料、信息、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前沿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近段时间,粤港澳大湾区的一系列大科学装置密集进入建设运营,加速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效果图。(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供图)
阿秒激光:观察微观世界的“超高速摄像机”
阿秒是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短时间尺度,1阿秒仅为一百亿亿分之一秒。在这个时间里,光仅能走约0.3纳米。这个时间也是人类目前能够掌握的最快时间尺度。
利用阿秒激光脉冲,科学家可以实现对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操控,犹如使用“超高速摄像机”捕捉电子的“动态影像”。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周期5年,共布局10条束线和22个应用终端。本次开工建设的6条束线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负责,另外4条束线将在陕西西安建设,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负责。
1月10日,科研人员在广东东莞阿秒科学中心实验室调试应用于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的高性能激光器。
大幅提升我国在超快光学领域原始创新能力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我国基础前沿、高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作用。有了阿秒激光,物质内部世界神奇的微观过程将不再需要“旁证”才能被证实,而是可以被直接观测到。
譬如,用阿秒激光拍摄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反应机理,并进一步改进化学工艺。用阿秒激光拍摄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力学过程,帮助深化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阿秒脉冲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有望提升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为研究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医学难题提供新突破口。
正在建设中的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东莞部分)(1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
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将促进阿秒科学及先进激光技术的发展,建成国际领先的新型设施,推动多学科原始创新和重大应用,支撑我国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助力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多学科的应用与交叉具有重要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密集进入建设、运营期
不久前,深圳光明科学城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运行。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散裂中子源共建谱仪投入使用。
同一时间,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再添新成员,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启动建设。其中,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科学与应用研究装置的建设将有力推动深圳乃至大湾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核能核电等产业发展。
在东莞,世界第四台、中国第一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紧张进行二期工程建设;
在江门,历时11年建设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预计明年正式运行取数,持续捕捉中微子。
在深圳,全新一代X射线相干光源大科学装置——中能高重复频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正在建设当中。
深圳中能高重复频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效果图。
此次,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东莞开工建设,将与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串珠成链,“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将更加完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将为突破重大科技前沿问题和产出重大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部分内容来源 / 新华社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