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冬至不一般,有三大特点,对生活有哪些影响?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2024年冬至不一般,有三大特点,对生活有哪些影响?看看老祖宗怎么说
2024年冬至具有三大特点:晚冬至、公九和月尾,分别对应冬至交节时间的早晚和所在农历月份中的位置。
12月21日,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今年的冬至不一般,有三大特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今年冬至是“晚冬至”
在民间,关于冬至的早晚,有不少俗语、农谚说法。比如“冬至来得早,春节不穿袄;冬至来得晚,今冬寒”便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
那么,怎么区分早冬至还是晚冬至呢?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基于冬至交节的具体时间来区分:如果冬至交节时间在中午12点之前,则视为早冬至;如果冬至交节时间在中午12点之后,则视为晚冬至。
第二种方法,基于所在农历月份中的位置来区分:
如果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上旬,则被认为是早冬至;如果冬至出现在农历十一月下旬,则被认为是晚冬至。
从时间上看,2024年冬至出现在12月21日,农历的十一月廿一,下午5点20分20秒,按照上述两种判断方法,它都属于晚冬至。
关于早晚冬至,民间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民谚说“冬至头,天气暖”,“冬至来得晚,三九三层棉”。
民间认为,冬至的早晚,往往与冬季的冷暖是息息相关的,早冬至通常意味着气温相对温和,出现暖冬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晚冬至则预示着更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可能是一个冷冬。
二、今年冬至数九是“公九”
在民间,“数九”习俗源远流长。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入冬开始了,什么时候收菜、存菜,什么时候开始“猫冬”;什么时候天气最冷,不宜出门;什么时候河面解冻了,不宜溜冰;什么时候开春,适合春耕播种了……在“数九”歌谣中,都能找到一些重要的时间指示。
一如歌谣里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地区,其数九歌谣也有所差异。
比如,湖南地区唱的是:“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见火亲如蜜……”
浙江地区唱的是“三九二十七,篱头吹好粟;四九三十六,夜宿如露宿;……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大家可以结合自己所处地区的情况来看。
而在民间,“数九”也分公母的。 “公九”和“母九”的区分,主要根据冬至后第一个九天的农历日期来确定。如果冬至后第一个九天的农历日期是单数,那么这一年被称为“公九”;如果是双数,那么则为“母九”。
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根据冬至交节的具体时间来确定。如果冬至在白天交节,则为“公九”;如果冬至在夜间交节,则为“母九”。
从时间来看,今年的冬至时间在12月21日,农历日期是十一月二十一,具体交节时间为17点20分20秒。若是按照冬至当天开始数九,那么今年冬至数九属于“公九”;如果按冬至交节的具体时间来说,也是属于“公九”。
按照民间的说法,公九往往预示着这一年的冬天可能会非常寒冷,甚至冷到连耐寒的老牛,都可能被冻死。一如老话说“公九冻死牛,母九穿单衣”。
这提醒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寒冷天气的准备,尤其是对于户外工作的朋友来说,更需要做好相关的防寒保暖工作。
三:今年冬至在“月尾”
关于节气在所在月份位置的具体说法,读书君在此前的文章中详细提过,一般农谚俗语中提到的“头、中、尾”,或“月头、月中、月尾”,都是表时间,所处月份的哪个阶段。
比如“冬至在尾,冻死鬼”就是这么一句总结。
从时间上看,今年冬至节气在阳历的12月21日,农历的十一月二十一,即处在“月尾”。在民间,有“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的俗语总结,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冬至在农历的月初,那么最冷的时候可能会在年底;而如果冬至在农历的月尾,那么最冷的时候可能会推迟到正月。今冬至在月尾,说明寒冷天气可能延续到正月。
这提醒我们,今冬天气可能比较冷,是个冷冬,需要更加注意保暖,尤其是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时,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相应农田管理工作,帮助越冬作物安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