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医经络与穴位:神奇的经络系统及其临床应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医经络与穴位:神奇的经络系统及其临床应用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18825

中医经络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经络系统的构成及其与穴位的关系,带您领略中医经络的神奇魅力。

中医经络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能够在体表的穴位,通过经络对机体状态进行调节,从而恢复健康。经络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的治病实践,尤其是在针灸学上的地位尤其突出。

今天我们介绍一下,经络系统是什么?具体包括了哪些部分,穴位与经络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经络系统是什么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其实有分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是主干,深而在里,是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的主道路。

「络」是分支,浮而在表,是纵横交错的网络,遍布全身,难以计数。

经络系统具体是由经脉、络脉和连属于体表的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其中经脉又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是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又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存在着命名规律、体表分布规律及循行走向及交接规律,如下图所示。

而且,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联系,而脏腑之间有表里相合的关系,因此十二经脉的阴经与阳经之间也有脏腑属络和表里关系。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是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它们既无属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除任、督二脉外,没有专属的体表穴位

奇经八脉在经络系统中,起到统帅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能够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经气蓄积、灌渗的调节作用。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在经络系统中,起到加强表里经相互联系的作用。

经络理论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对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穴位与经络之间的关系

穴位,也叫腧穴,是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经气的出口所在。

人体的腧穴,既是针灸、推拿等治法的施术部位,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具有用于诊断与治疗的两面性。

中医认为,穴位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穴位既能治疗其附近部位的病症,也能治疗其属经络所循行经过部位的病症,某些穴位还有特定的特殊治疗作用。

说的正是腧穴的主治特点,即:

  • 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
  • 远治作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 特殊作用:特殊治疗及双向调节的作用。

另外,身体某一部位上的一些腧穴,不论其是否属于同一经脉,都可以治疗该部位局部的病症,这就是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

我们人体的腧穴在总体上,可归纳为3类,有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归属于各经脉之上,有固定的名称及位置的穴位,称为经穴。

因为经脉与脏腑有属络关系,所以这类穴位与脏腑之间关系密切,能够调理脏腑功能,一定程度上反应脏腑状态。

我们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共十四条经,都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体表穴位,因此经穴又可以叫“十四经穴”。目前国家标准(GB/T 12346-2006)统计人体一共有362个经穴。

而有一类穴位是没有经脉归属的,但也有固定的名称及位置的穴位,此类穴位称为经外奇穴。

这类穴位是从阿是穴上发展而来的,同样发挥着调理气血的作用,但主治范围比较单一,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以经验效穴居多。

有些经外奇穴不是指单独一个穴位,而是一组穴位,例如十宣、八邪、四缝、腰痛点等;

有些名字虽为奇穴,但实际上就是经穴,例如四花穴就是胆俞、膈俞四穴。

而印堂穴,因为标准更替、教材修改,印堂穴以前属于经外奇穴,目前归经已经归入督脉当中。

而有些既没有固定名称、也没有固定的位置,以压痛点、或病变局部、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称为阿是穴。

阿是穴多位于病变附近,也可以通过某些皮肉联系而发生在病变距离较远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