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观察日记-卡兹戴尔-王庭
泰拉观察日记-卡兹戴尔-王庭
这是一篇关于游戏《明日方舟》中卡兹戴尔王庭设定的深度分析文章。文章详细探讨了王庭的起源、发展及其与萨卡兹氏族的关系,引用了游戏内的多个文本和图像内容作为支撑。
这世界已经变了
过去的一切都已失落,无人记得
一切都源于卡兹戴尔的毁灭
入侵者摧毁了高墙、城市、宫殿
珍贵的遗产和文化在战火中燃烧
提卡兹的哀嚎响彻大地
纵使古老的王庭止戈言和,亦无挽大厦之降倾
于是不该被遗忘的东西被遗忘
过往在岁月中化沙而去
历史变成了传说
“世界”变成了“大地”
“提卡兹”变成了“萨卡兹”
然愤怒不曾改变,仇恨不曾忘却
只因王庭仍在,魔王“永生”
起源:氏族与王庭
流淌着不同血脉的族裔于古老年代就已在大地上生息繁衍,直到首罪者加冕黑冠,容貌迥异的氏族方携手与共,又经历家园失落、流亡岁月和混乱背离,血缘亲族已寥寥无几,故乡城中唯王庭盘踞
卡兹戴尔的王庭制度始于六千年前的第四位魔王-“青色怒火”奎隆,在经历了前代魔王霸迩萨及其统帅的谴罚氏族触目惊心的背叛后,他感到放任这些由一支或多支强大血脉所领导的庞大氏族继续存在下去实在太过危险。若魔王的号令不能真正意义上令所有萨卡兹遵从,那么无论是内乱还是外敌导致家园又一次亡于战火就仅仅是时间问题。
在这样的考量下,游侠君王最终宣布了他的决定:他瞄准血脉间的沟壑,通过在氏族内部敕封“血脉尊主”分化了氏族的力量,将他们削弱至必须在黑冠前俯首称臣;他也因此放任攀登权力的长阶从城市伸展至郊野,坐视自私与野心在氏族中制造斗争和嫌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阻止另一位无冕者能够即刻召集起足以对抗魔王的大军。
盟友氏族率先支持了新王的决议,接着是那些中立和沉默者,曾加入“焕日者”复仇大军的,除谴罚氏族以外也都得到了魔王的宽恕,进而选择遵从他的意志——就这样,奎隆缔造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王庭雏形,他令分食氏族的强大者们如愿以偿获得了权力,又将这权力重铸为自己统御他们的权柄
他或许曾期盼能以这样的方式将卡兹戴尔的命运平等地降于这些古老血脉的双肩,但人们已经看到,即便在他身故6000余年后的今天,萨卡兹的前路依然混沌未明
过去的氏族领袖们曾以理念和力量统合血亲、战败者和自愿加入之人,在漫长的流亡年代中这样的组织方式成为了大多数萨卡兹生存下去的保障,其中有些氏族纯粹以血缘划分,有些则依仗某种共同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者的优势逐渐显露,甚至能够吞并前者——最典型的就是由炎魔主导的谴罚氏族,在流亡年代结束前夕他们曾团结起石翼魔和炎魔两大古老血脉,以及无数混血追随者,甚至能对本应在本能上统领所有萨卡兹的“魔王”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而从氏族中产生并最终取代它的“王庭”,近似于封建制度下的领主。“诸王庭”在本义上应当理解为“诸王的庭属们”而非“诸王列席之庭”,魔王从纯粹血脉中提拔出尊主,授予他们合法统领其他血亲的权力以及参与政务的地位,但同时也将纯血和混血萨卡兹区分开来这种不同一旦出现就将深植于人心,与原本就存在的各氏族间外貌文化的差异,以及王庭间的意见分歧与势力长消彼此交织,成为一张既笼络又制约各方势力的罗网。
而位于网中心的“魔王”,祂的地位与力量依然得到尊重,但祂不再是整张网络的维系者,而从王庭被确立为各氏族和卡兹戴尔真正权力中心的那一刻起,萨卡兹的文明就算是走出了原始的部落共主时代,迈入界限分明的阶级社会
王庭的席位取决于血脉,是否仍有纯血后裔在世通常被认为是判定王庭存在的唯一标准,但实际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仰赖其他王庭的认可:出于某些原因而失去架构,或者纯血系已事实上灭绝,都可能因为其他王庭的坚持而暂时保留席位;但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只取决于一项因素,那就是政治需求,直到今天卡兹戴尔和泰拉其他地区都依然有非王庭氏族存在,
曾几何时,王座下的高贵血系如漫天繁星璀璨不可胜数,然而随岁月流逝枝叶凋敝,如今的卡兹戴尔只流传着“十王庭”的传说,其中有些王帐甚至已空置百千年,还支撑着它们的究竟是不朽的荣光,还是迂腐的执拗,诸人自有判断:
- 血魔
- 温迪戈
- 女妖
- 食腐者
- 变形者
- 独眼巨人
- 石翼魔
- 笞心魔
- 巫妖
- 死魂灵
(已除名或非王庭特殊萨卡兹)
- 炎魔(已除名)
- 歌利亚(非王庭)
- 赦罪师(非王庭)
一点考据(?)
由于萨卡兹和卡兹戴尔的设定在很多方面参考了流浪的希伯来民族和古以色列王国的历史,那么“十王庭”的灵感可能启发自古代传说中的“失落的十支派”:《旧约》认为古以色列曾有十三个支派,繁衍自始祖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准确说是十一个儿子和两个孙子),在公元前13世纪联合以色列王国分裂时,其中三个支派:便雅悯、利未和犹大,组成了被称为“犹大”的南方王国;而余下的十个支派则建立了疆域和势力都更为雄厚的北方以色列王国。然而北方王国后来因为内部纷争与外敌入侵而被率先灭亡,它的十个支派经过漫长的流亡和奴役最终被彻底同化,消失在历史之中。
留存到今天的三个支派中,利未一支原为世代祭司;便雅悯一支曾出过第一位以色列王扫罗,以及与弥赛亚同时代的伟大传道者-使徒保罗;而犹大的后裔中出众者最多:大卫王、所罗门王和耶稣本人。它们可能对应了赦罪师、萨科塔和某些未知魔王的后裔
曾经各个分支受魔王召集共商大事的聚会则大概参考自现实中的“Knesset”,希伯来语意为“大聚会”,是古代犹太王朝的代议机构,其前身为以色列各支派长老的集会;现代以色列立法机构也取其名意不过也有人认为确实存在名为“锡安长老会”的组织,由此衍生出很多的阴谋论。今天的卡兹戴尔王庭对标的是其他泰拉国家的高阶领主们,例如维多利亚的各大公爵,或者莱塔尼亚的九位选帝侯,他们的共性是都被视为国家实力的象征,而他们的决议也将左右所属政治实体,乃至整片大地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