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词条由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词术语规范推广项目 审核认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大院,始建于1964年,占地面积50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是一所集教育、医疗、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广州市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全国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首批广东省中医名院、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广州中医药大学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先后荣获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道德先进单位、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
院
地
址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6号大院
医
院
网
址
:
手
机
官
网
:
职务与职称: 院长、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持医院全面工作。
...更多
1964年,医院前身-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建。
1993年9月,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1995年,广州中医学院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医院随之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编制床位2200张,配有ECT、64排螺旋CT、SPECT、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数字减影系统、全数字胸部摄影机、医学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化乳腺机、高压氧舱、体外循环机、流式细胞仪、直接数字化多功能X线摄片机、遥控数字胃肠造影机、全自动钼靶X线机、全景口腔X线机、床旁X线机、聚焦刀、全自动生化仪、血气分析仪、血液流变仪、PCR、红外线乳腺扫描仪、动态心电图、高压氧舱、彩色B超、体外碎石机、血液净化仪、心电监护仪、脑电图等医疗设施。
近年来,医院在研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项以及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建院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63项,其中“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论治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第2完成单位)四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医大辞典》(第2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基础与应用”“中医理论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研究”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水平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中名列前茅。岭南邓氏中医诊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岭南火针疗法、岭南罗氏妇科诊法等2个项目成为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医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共有13个教研室,每年承担着13000多学时的课堂教学任务,管理中医学专业(五年制、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非医攻博、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等各层次在校学生共4000多名,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医院是第五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气道管理培训基地、全国气道管理培训基地、全国胸腔镜心脏手术技术培训基地、全国中医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膏方人员培训机构、广东省血液透析培训基地、广东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广东中医临床研究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广东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