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专业被撤销? 101所院校撤销外语专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业被撤销? 101所院校撤销外语专业!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2824244_121124028

最近,韩国首尔的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宣布,将从明年起停止招收法语和德语两个专业的学生。这种变动并非个例,全球范围内的高校正纷纷进行外语专业的大规模调整:哈佛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显著减少英语专业的招生规模;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斯分校曾考虑取消包括英语在内的13个专业。

此外,国内也有多所高校在近年停止招收或撤销外语类专业。曾经备受瞩目的外语专业为何走向式微?毕业生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语言类专业就业形势严峻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外国语言文学类下设的专业数量达到了104个,是所有专业类中数量最多的之一。此外,根据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数据显示,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开设的英语专业点数高达984个,居所有专业之首。同时,日语、俄语、法语、德语、朝鲜语和西班牙语等专业的开设高校数量也超过了100所。


(图源:软科)

然而,外语专业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涉及规划、布局、质量以及社会需求等多个方面,这导致其就业市场频繁遇冷。例如,在湖南省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中,西班牙语出现在较低的专业名单中;《安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1年)》则公布了初次就业率较低的20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朝鲜语、阿拉伯语和英语(翻译)。

根据《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的数据,2022届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554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90元)。长期来看,2019届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学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为8052元,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74元)。

高校撤销外语专业的行动更是凸显了这一专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018-2022年),在过去五年间,至少有101所本科院校撤销了外语类专业。其中,被撤销数量最多的是日语专业,共有26所院校撤销,其次是英语专业(20所)。此外,朝鲜语(10所)、商务英语(8所)、翻译(7所)等专业的撤销数量也相对较多。


(图源:麦可思研究)

撤销专业主要针对那些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和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科类院校而言,裁撤这些专业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整合的重要举措。

此外,《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的数据显示,英语和翻译专业均被归类为2023本科“黄牌专业”。这意味着它们的毕业生就业率、薪资水平和就业满意度相对较低,这也可能是多所高校裁撤相关专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这些挑战,语言类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了新文科建设试点工作,并积极探索推动外语类专业人才跨学科培养的新思路,以适应未来的教育和就业需求。

跨学科培养带来新机会

外语专业目前确实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就业竞争激烈、地域就业差异大以及高校层级效应等因素。同时,也存在培养思路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李维屏教授提出的观点指出了当前高校外语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方面仍然存在挑战。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通识教育的全面实施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视野。

在国际范围内,一些外语专业面临困境的高校也在进行创新尝试。例如,韩国外国语大学停招外语专业后,将外语与文化内容、人工智能等领域结合起来,开设了语言与AI融合学科、数字内容学科等新的学科方向,以期通过创新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中国,也有不少高校推出了“外语+王牌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与其他热门领域的交叉学科结合,为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

综上所述,外语专业在面对当前的挑战时,需要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和跨学科的整合,以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闽南师范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做法,分别注重于区域文化和多语种复合能力的培养。闽南师范大学通过“汉语+闽南语+英语”的三语多能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地方文化的传承和语言的多样性。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则实现了“外语+专业”的跨学科培养,学生在本科学业期间可以修读多个专业课程,增强了他们的学科广度和深度。

四川外国语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则是在外语专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学科设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交叉学科,结合了语言与商务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选择。中国政法大学则通过“外语+法律”交叉学科,探索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新路径,这种创新能够使学生在法律领域的外语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对于那些本科专业是语言类且面临就业困境的学生,结合考研并学习其他学科,成为更具复合型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弥补单一专业的不足,还能够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职业需求,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类专业考研的好处

拥有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市场上确实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以下是这种综合能力的几个关键点:

  1. 多学科知识融合:结合经济学、法律、国际关系和传媒等多个学科的学习,使个人能够在不同领域间建立联系和应用知识。例如,法律背景可以加强法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提供了理解市场和商业环境的框架,国际关系增强了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理解,传媒则有助于有效沟通和信息传播。

  2. 多语言能力:掌握多种语言不仅有利于跨文化沟通,还能扩大个人在国际环境中的工作机会。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更倾向于雇佣能够跨越语言障碍进行有效沟通的人才。

  3. 跨文化沟通技巧: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是处理跨国公司、国际合作或全球项目中不可或缺的技能。这种能力包括适应不同工作文化、理解文化差异的影响以及解决跨文化冲突。

  4. 市场竞争力: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寻找具备以上能力的候选人,因为这些能力不仅仅意味着高效执行工作任务,还可以带来创新思维和新的解决方案。跨学科的背景使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有创造性和全面性。

总之,拥有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工作环境。这种综合能力不仅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也为企业带来了更高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