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回潮:网络时代下的意识形态新动向
左翼回潮:网络时代下的意识形态新动向
近期,网络上左翼声音的显著增多引人注目。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
首先,原始理论的简化和教条化导致了左翼理论在当代的固化。马克·费舍在其《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中指出,未来贫乏到无法保留过去,未经辩论和发展的传统毫无意义。正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从对法西斯暴行的抗议变成墙上的装饰品,中国的左翼理论也在多年后陷入一种奇特的状态,脱离实际的理论变成了被束之高阁的经典。缺乏公开辩论和发展机会,左翼理论逐渐失去了活力。此外,一些群体将左翼理论转化为娱乐产品,即所谓的“共趣”,这种庸俗化的过程使得网络左翼能够像宗教一样扩展,而不受其作为严肃政治理论约束的影响。
其次,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型也为网络左翼的兴起提供了土壤。2017年,会议指出中国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重心从增加产量向追求公平分配的转变,人们开始关注由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对于那些寻找解决方案的人来说,转向传统观念中的计划经济似乎是一个选择,而计划经济作为中国左翼理论的一部分,吸引了许多人成为网络左翼的支持者。
再者,西方自由主义在中国遭遇阻碍也促进了网络左翼的增长。随着美国右翼势力上升和特朗普当选总统,西方试图通过“民主化”将中国纳入自由主义全球秩序的努力遭遇挫折。西方国家特别是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通过诸如贸易战和高层访问等方式,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这使得国内自由主义者处境尴尬。许多原本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民众转而支持本土的左翼理论。相比之下,中国左翼理论在此期间获得了发展空间。
此外,互联网传播方面的优势也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的社会变迁,现实生活中缺少政治讨论的机会。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在线讨论的平台。由于左翼理论的进步立场及其对互联网上各种亚文化的包容性,加上中国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一些文化符号,左翼理论在网络传播中具有天然优势。此外,尽管左翼理论在改革开放后影响力减弱,但它仍然是合法性的来源之一,因此在网络审查体系下,左翼理论相比于其他理论受到的限制较少。
最后,左翼理论的历史遗产为网络左翼的壮大提供了支持。作为中国近30年的主导意识形态,左翼理论在多个领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包括活跃在高校的老教授、大量的文献资料、教科书中收录的章节,以及互联网上的文化符号,这些都是当今网络左翼群体扩大的强大支撑。这也与上述原因相呼应,一些坚持左翼理论的人士倾向于固守历史遗产而不愿创新,仅凭背诵经典来吸引追随者,从而导致了当前网络左翼无序增长的局面。
综上所述,网络左翼声音的增多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理论层面的问题,也有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以及技术发展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