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烦恼即是菩提!为什么把烦恼去掉,菩提也没有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烦恼即是菩提!为什么把烦恼去掉,菩提也没有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QEK2U90553GSDY.html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最重要的经典之一,由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言教集成。其中,“烦恼即菩提”这一教义,深刻揭示了佛教对人生苦难与解脱的理解。本文将通过内侍薛简与六祖慧能的对话,探讨这一深奥的佛教哲学概念。

内侍薛简接着问六祖慧能:“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

意思是说,光明比喻智慧,黑暗比喻烦恼,修道之人,如果不用智慧照破烦恼,那么无始以来的生死,又要靠什么来出离解脱呢?

六祖回答说:“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意思是说,烦恼就是菩提,烦恼跟菩提两者是一体的,没有分别。如果又说要以智慧照破烦恼,这就是将烦恼和智慧看成二物了,这是小乘和中乘的见解。

内侍薛简继续问六祖:“如何是大乘见解?”

六祖回答说:“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

这里“明与无明”其实就是指前面说的“菩提与烦恼”,它们“无二无别”,本就是一体,还是体现的“相即是性,性即是相,性相不二”。

这正是六祖所言:“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所有的烦恼、菩提、明、无明之说,但都是“合理还归一”。

那到底要如何理解“烦恼即菩提”和“明与无明”呢?我们先来说说烦恼是如何生出来的。

比如,当你看到了一处豪宅,佛性的灵知会告诉你,这是一个豪宅,这是心的感而遂通之妙,也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但凡夫往往会在这个豪宅上着相,开始生出一些妄念烦恼,开始想着自己为什么就拥有不了豪宅,羡慕嫉妒住在豪宅里的人。

凡夫因为“贪嗔痴慢疑”,导致遇到任何事,都会着相而生烦恼。

可见烦恼本来没有,是因为见相后,于相上着境了,然后才有了烦恼。

所以六祖说:“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所以,只要见任何相,都不着境,就不会有烦恼,故《金刚经》里说:“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就像水与波浪一样,水即菩提,波浪即烦恼,两者一体,如果把波浪去掉,水也没有了,如果把烦恼去掉,菩提也没有了。

所以六祖才说:“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所有的烦恼,只是要止息,犹如波浪一停息,就变成了水。

但现在很多人都是认为要把烦恼去掉,于是强压自己不起念,犹如阿难总是“舍妄求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