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从波兰少女到两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巨匠
居里夫人:从波兰少女到两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巨匠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波兰华沙的普通家庭到巴黎索尔本学院的物理学博士,从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到提炼出金属镭,她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早年求学:专注与勤奋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克罗多夫斯卡,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的父亲是一位数学教授,母亲则是一位音乐教师。在这样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家庭中,玛丽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学习能力。
在中学时期,玛丽就表现出了惊人的专注力。有一次,她在做功课时,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但她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悄悄地在玛丽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丽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丽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丽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1891年,玛丽前往巴黎继续深造,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在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期间,她每天早早地来到教室,在前排座位上坐下来,认真听老师讲课。晚上10点钟图书馆的灯熄灭了,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回到自己的小屋,煤油灯常常亮到夜里两三点钟。短短的两年,她连续获得物理学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科学研究:执着与奉献
1895年,玛丽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结婚。婚后,他们共同致力于科学研究,特别是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1898年,他们宣布发现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他们将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
为了提取纯净的镭,居里夫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从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这个过程持续了三年零九个月,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居里夫妇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们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明申请专利,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巨额的诺贝尔奖金,对于一向清贫的居里夫人来说,并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女友、实验室的助手、没有钱的女学生、教过她的老师、资助过她的亲属。许多朋友责怪她没有把这笔财产留给自己的孩子,而她给孩子们留下的却是那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视功利的高尚品德。
教育子女:智慧与爱心
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智慧的母亲。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她善于把握孩子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从女儿不足周岁时就开始引导她们进行各种智力训练。
她让女儿们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她们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女儿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长女伊伦娜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则成为音乐家和传记作家。
晚年生活:坚持与奉献
1906年,皮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居里夫人极为哀痛,但这并没有动摇她献身科学的意志,她决心把与丈夫共同开拓的科学事业进行下去。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她亲自带着光机上前线服务,并带着女儿伊蕾娜随同前往帮助检查伤病员。战争结束时,法国政府向伊蕾娜颁布发了一枚勋章,这对年轻姑娘还说算是极大的荣誉。这使居里夫人得以宽慰。孩子们成长起来了,尤其是伊蕾娜在战时的经历使她变成更为成熟。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患白血病逝世。她的一生,是为科学献身的一生,是为人类造福的一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不仅是科学探索的故事,更是关于专注、奉献、智慧和爱的故事。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