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国式情感和生活的一种细腻缩影
《人生》:中国式情感和生活的一种细腻缩影
《人生》这部电影以135分钟的时长,通过细腻的叙事手法,展现了80年代中国农村青年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挣扎与选择。影片以一位乡村教师的命运起伏为主线,深刻揭示了个人追求、道德困境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却让影片展现得颇有味道,值得从几个方面去解读: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精英
这个故事虽然以农村为背景,以乡村人为主角,但是这个故事却并不是完全属于农村,它展现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8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精英努力想要脱离“山沟沟”,改变自身命运的强烈愿望与行动,而男主就正是这一类人的一个典型代表。
在男主的努力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化进程”在具体的人身上所施加的影响和产生的诸多矛盾。
二、成功的代价
男主作为一个强烈想要脱离原生落后环境,获得更丰富人生的人,他需要与他周围的一切做斗争,在这里,男主其实就是一个在任何时代想要取得成功的人的代表,是一个符号。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男主必须要与自己的“旧道德”做斗争,抛弃乡下的文盲未婚妻;男主需要与不理解他做法的家人和乡里乡亲做“思想斗争”;男主需要忍受他的决定会带给其他人痛苦(比如,未婚妻的一大家人)……
抛开为了得到更好的前途不论,男主与非常爱他的乡下文盲未婚妻如果真的在一起了,他就会幸福吗?我觉得,以男主的性格与心理需要,大概率也不会。剧情中,男主感到与城市女青年有情感共鸣,而对来看望他的未婚妻叨唠家中母猪的事显得不感兴趣和有些不耐烦,就是一种明证。
作为文盲未婚妻的女主,虽然聪明、能干、敢爱敢恨,但她的结局确实好像现在的舔狗:两性关系的成立背后自有其残酷现实的逻辑,对方能看得上你,愿意接近你,必然是在你身上有某种能吸引对方的价值,让对方想要来分一杯羹。可惜,女主身上并没有对男主有意义的价值,他们倆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单方面的,是勉强的。善良的女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男主并不是一类人。
三、人性与世事的复杂
在男主的起落过程中,影片充分展现了他自己的心态变化,别人对他的态度变化。正是通过这些展现,刻画出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世界观:
一是表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嬗变,既非常魔幻,又相当合乎逻辑。
二是凸显了乡村也并非“乌托邦”,而恰恰是中国式“人情世故”的一个重要缩影。
三是深刻反映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权力”始终是一个永存的巨大影子,把中国人方方面面的生活都笼罩在其中,任何人都不得例外。
四、创作者的深情
影片里故意给出了相当多的劳动场景和乡村风貌,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季节,都拍得很美,这是本片创作者潜在态度的一种凸显:创作者对这片土地具有深沉的爱。
五、命运的轮回
男主最终“人财两空”,既失去了爱人,也失去了前途,只好孑然一身回到家乡,去面对未来难堪的生活。这个结局,想表达的是个人命运的诡吊,还是道德式的命运批判,就只有靠观影者来见仁见智了……
客观地说,本片的艺术价值是很高的,从一个微妙的角度深刻反映了中国式思维和生活的真实样子,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值得一看。
本文原文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