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罗曼·罗兰此人此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罗曼·罗兰此人此作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qiusir.com/?p=35253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为一位音乐家、作家和人道主义者,罗曼·罗兰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好友茨威格精心构思,从心理分析的角度,为我们刻画了一位热爱音乐、精通写作的有识之士,一位充满人性、坚韧不拔的人道主义斗士。

作为罗兰的至交好友,茨威格精心构思,着重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刻画了罗兰的形象---热爱音乐、精通写作的有识之士,一位充满人性、坚韧不拔的人道主义斗士。

“听从你的良心。找到属于你自己的真理并实现它。”

茨威格说,“了解了这样一位如同奇迹般存在的光芒四射的人物,于我而言,是一种恩赐。

一、生平概述

“倘若命运之石不是从一开始就默默地挡住道路,心灵能量的涌动便不会在泡沫的迷雾中爆发,抑或是升华为一种精神。”---荷尔德林

  1. 引言

创作的历程是缓慢的,因为作品必须直面各种巨大的危险;同时,这也是一个逐步提升、日趋完美的过程。整座宏伟建筑的基础深植于知识的坚实土壤中,搭建于多年孤寂时光里默默积累起来的一砖一瓦之上。

  1. 童年

尽管他身体孱弱,但对令人愉悦的事物却热情而敏感。一股来自远方,来自高深莫测的过去的强烈冲动搅动着他的脉搏。

音乐是他面对生命基本力量的第一次祈祷。

他坐在一张大扶手椅上,受力捧着这本心爱的书,它就像普洛斯彼罗的魔法书一样,使宇宙中的所有了灵魂都成了他的仆人。他被一群看不见的听着包围着,也被想象中的人物包围着,这些人物在他与现实世界之间筑起了一道壁垒。

  1. 中学时代

音乐精神在我身上流淌,犹如洪水泛滥了平原。

那一两年,我过的如痴如醉,犹如洪流中被浇灌得过度饱和了的土地。

先后两次参加师范学校的入学考试均名落孙山。

人世间最杰出的人物一直都是罗兰的榜样与伙伴。

  1. 高等师范

为大家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宇宙的大门。

在多姿多彩、深入人心的意向得以从这晦涩难懂的最初暗示中浮现出来之前,还必须经历更多命运的波澜起伏、众多的因缘际会,以及生活的百折千磨。

  1. 远方的来信

他最为热切的雄心仍然是要加入大师的行列,成为能够以文字和旋律启迪灵魂的人物;他渴望成为一个创造者、一个安慰者。

来信中的呼救直击他的内心。我含着泪读完了他。

  1. 罗马

罗兰已然踏上了一条英雄之路,伟大是无法隐藏的。

  1. 祝圣

在他动笔写《约翰·克里斯多夫》之前,伟大的史诗已经奔涌在他的血液之中。

  1. 学徒

罗兰成了一名音乐史教授。

  1. 奋斗岁月

  2. 十年隐居

法国首都的人们更容易吴琴高地将他人遗忘。

《半月刊》既是他作品的诞生地,也是他作品的坟墓。

  1. 肖像

  2. 成名

他的目标不是取得成功,而是忠于信念。

种子必须在黑暗中经历一段时间的埋没,唯有耐心忍受,直到发芽的那一刻。

  1. 罗兰:欧洲精神的化身

从他获得的成功来看,我们发现,所有的抵制带来的表面影响,那些籍籍无名的岁月和明显徒劳无功的斗争,都是必要的。

事业的发展犹如一件艺术品,在意志与机遇的巧妙安排下,逐步铸就了自身。如果我们认为,在需要扛起精神旗帜的人物时,命运知识随意选中了一个无名之辈,并将他变成了整个世界在面临关键时刻的一位道德领袖,那么,我们的命运观也未免过于浅薄了。

二、早期剧作

他的目标不是取得成功,而是忠于信念。《约翰·克里斯多夫》“反抗”

它从血迹斑斑的大地的一边拔地而起,穿越了疾风骤雨的地平线,延伸到另一边,联结起了新的奋斗与新的精神。

为的不是真的让法兰西忘却失败,而是让其从失败中萌发出伟大的道德,进而让人们认识到,从血流成河的战场上萌发的精神种子是何其珍贵。

幸运的失败啊,祝福般的灾难啊!我们不能否认它,仅为我们是它的孩子……

他一直是战败者的诗人、绝望着的安慰者、无所畏惧的引导者。

  1. 鸿鹄之志

(种子的意义不是把土壤翻新,甚至不是深层挖掘,以再现地下的矿藏。种子的意义是超越土壤,利用环境成为环境的组成。作为人,当如种子超越周围的人,发现心底的自己,理解并创建自己的道德和信仰。)

他并不以邻近的目标为目标,而总是为遥远的未来工作着,就像中世纪的建筑师那样,带着伟大的宗教信仰工作着---这些人是为上帝的荣耀设计了大教堂,却鲜少考虑自己能否在有生之年亲眼见到教堂的落成。

我不需要用赞同带给自己希望,也不需要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坚持。

  1. 创作系列

如果我们要获得真正客观的观点,就必须“传唤”许多“证人”;如果我们要做出公正的判断,就必须考虑到全部的事实。

  1. 冷门剧作

所有真正的创作都是从被抛弃的黑暗腐殖质中生长出来的。罗曼·罗兰更是如此,他的作品是在被遗弃的土壤里绽放出的花朵。

  1. 信仰悲剧

“所有生命都欣欣向荣。”

“凡是能振奋生命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只有热忱才能创造出意义重大的现实。没有意志不能战胜的失败,没有自由精神无法超越的悲剧。谁立下了高不可攀的宏愿,谁就比命运更强大;即使他的肉身在世间毁灭了,他也依然是命运的主宰。他的英雄主义悲剧点燃了后来者新的热情,他们接住了从他手中滑落的旗帜,重新将它举起,并且代代相传。

  1. 《圣路易斯》

他的知识并非来自同情,而是来自善良。

他越被事物压垮,就越能主宰它们。

当这高不可攀的目标是上帝时,为上帝而战是光荣的。

  1. 《埃尔特》

孤独的罗兰在一片屈辱的土地上高举着理想的大旗。

  1. 尝试革新法国戏剧

他牢记席勒的说法,即在幸运的年代里,人可以致力于为美服务,而在脆弱的时代里,则有必要依靠历史中的英雄主义范例。

媒体故意助长了大众理智的冷漠,不是去呼吁道德的觉醒,而只是一味地取悦和讨好。

尽管这种尝试暂时以失败告终,但这次失败与他所有的失败一样,已经在人性和艺术的角度上转化为道德的胜利。

  1. 向人民呼吁

一切在于去说,一切在于去做,行动才是一切的开始。

  1. 创作计划

如果我们要培养强大的灵魂,就必须用整个世界的能量来滋养他们。

一百二十年前,席勒层说过:“我以世界公民的身份写作,我早已把全人类当成我的祖国。

  1. 创造性的艺术家

唯有如此富有成效、带有英雄气质的理想主义,而非纯粹理论上的理想主义,才能使之真正强大起来。

  1. 革命戏剧

写完这些剧本,罗兰放弃了这个计划,因为文学界和戏剧界的人们没有给予他任何鼓励。

  1. 《七月十四》

个人淹没于泱泱人海中。

一丝不苟地详述细节与展现整体风起云涌的事实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1. 《丹东》

  2. 《理性的胜利》

来自被征服者的热情拥护,将事实上的覆灭转变为精神上的胜利。

在我们未受玷污的失败中,信仰显得更加突出,比以往更为丰富、辉煌。

如果一切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那么所有胜利都是邪恶的,所有失败都是善良的。

  1. 《群狼》

从世俗中揭示出永恒的元素,抵御乌合之众的执迷不悟。

  1. 陷落空虚的呼唤

如果他注定要被征服,他渴望“被征服欲不断向更加伟大的事业迈进的途中”。(把我的骨灰埋在路口)

  1. 《终有一日》

  2. 剧作家

文学作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常取决于当时的时代氛围。

个人如同与众神对抗的普罗米修斯,如何在精神领域打破无形的枷锁;个人的思想如何能强于大众和祖国的思想---尽管后者仍以朱庇特的闪电毁灭一个坚强的反叛者。

作者在书写它们时,它们还尚未在世间的织机中被编织起来罢了。被舞台建造者轻蔑地拒绝了的石头,也许会成为一座新剧院的基石。

三、英雄传记

每当日常生活触发了那些毫无价值的、邪恶的火卑鄙的感情时,我都能够排斥这些感情,并与它们保持距离,转而冷静地思考最为光辉的榜样人物。

  1. 深谋远虑

他们在最绝望的困境中挣扎,仅仅只是为了活着,更不要说赢得胜利了。

可怜的失败者,世界的胜利者。

“真正的艺术家永远不会满足于像普通人一样耽于享乐。”他们的本性越伟大,他们所遭受的痛苦也越巨大。反之,他们遭受的痛苦越巨大,他们本身的伟大特质也就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展。

“让那些不幸之人别再有诸多抱怨吧,因为最好的那些人已然为他们承担了许多。我们应当从他们所赐予的力量中变得强大。如果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软弱,让我们在那些好人的膝头上休息吧。他们会带来慰藉。”

  1. 受难的英雄

“没有比善良更崇高的美德。没有崇高的人品,就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也没有伟大的行动者;充其量不过是人群之中的偶像而已;时间会将它们一起粉碎……重要的事变得伟大,而不是仅仅是显得伟大。”

如果一个民族易于对言之凿凿的辞令产生欺骗性的幻想,对于这样一个民族,首先要说的是,这种假冒的英雄主义是一种懦弱。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来面目后,依然热爱生活。(如果从伟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一点影子,那么你们不仅是不同,是完全不同。)(发现了人的弱点还依然热爱的才是唯一的真爱了)

  1. 《贝多芬传》

虽然生活剥夺了他的快乐,但他却能创造快乐,并将它赐予整个世界……他从自己的不幸中锻造出了快了……锻造英雄的灵魂所必备的工具是从苦难中找到欢乐。

  1. 《米开朗基罗》

在黑暗中,他发出了夺目的光芒,创造出了他自己无法亲耳听到的《欢乐颂》。然而,身体上的疾患知识英勇的意志能够政府的、众多形式的痛苦之一。

“千喜不如一悲。”

看清生活的本来面目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才是英雄主义的最高境界。

  1. 《托尔斯泰传》

  2. 未完稿的传记

他开凿石头,连自己也被石化了。

由于这些历史人物无法为他的信仰服务,他的信仰变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人物。

四、《约翰·克里斯朵夫》

席勒致歌德,“而它超越形式之处,也正是它触及永恒之处。我会将它比作位于两片海域之间的一个美丽的岛屿。”

  1. 圣克里斯托弗

肩扛耶稣基督者

  1. 复苏

  2. 作品的起源

  3. 文无定法的作品

任何受到定义限制的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作品。

艺术是被驯服的生活。

在一首欢欣鼓舞的颂歌里,理想从尘世流回无限之中。

  1. 角色的精髓

将想象力与历史相结合,将个人品质融合在一个新的综合体中。他的描绘往往是一些马赛克,而非全新的富有想象力的创作。

  1. 英雄交响曲

音乐既是作品的形式,又是作品的内容。“是内核,同时也是外壳”,正如歌德对自然的描述。

  1. 创作之谜

艺术家是最具有人性的人。(哲学家尼采也是艺术家了)

灵魂的死亡可以先于肉体的死亡,正如有的生命可以超越肉身而存在一样。

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创造。其他的快乐不过是影子。

自从人类成为人类以来,最主要的努力就是建造堤坝,通过理性和宗教的力量来控制心灵这片内海。

我们不能说“真正的艺术家自有属于他的艺术”,而是说“艺术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家”。艺术是猎人,艺术家是猎物了;艺术是胜利者,而艺术家则因为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艺术征服而感到快乐。

天才是命中注定的。天才的血液在血管中流淌,当感官仍处在沉睡状态时,这种来自外部的力量为孩童准备了巨大的魔力。

超然而立、卓尔不群。(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1. 约翰·克利斯朵夫

创造是出于自身的丰盛,而非自身的弱点。

“我从来不寻求平静;我寻求的,是生命。”

天才渴望障碍,因为障碍造就天才。(平庸才追求快乐,暴食舒适猪狗者的所求。)

他的手里从未接过落下的成熟果实。(我和妹妹都有这个感受)

他知道“对坚强者来说,受苦是有益的”,所以他喜欢遇到障碍。“一切伟大的事物都是美好的,痛苦到极点,就接近了解放。唯一无法挽回的打击,我摧毁灵魂的东西,就是平庸的痛苦与快乐。

他所遭遇到的敌意不是针对他个人的,而是激励他继续前进的永恒力量……

“生命是什么?一场悲剧。万岁!”

他能成为人类的帮助者,并非通过言语,而是通过他自己的本质。正是他那充满活力的善良,产生了一种惊人的和谐的影响。

  1. 奥利维尔

“我讨厌仇恨,我厌恶与我所鄙视之人斗争。”

平静对于我,比任何胜利都更宝贵。

  1. 格拉齐亚

有德国内敛的勇猛,有法国的清澈明晰,以及意大利精神的柔和之美。

  1. 约翰·克里斯朵夫与同伴

他的敌人对他的帮助更大,增加了他的活力,激发了他的能量。

人人都是一种刺激,有些事出于爱,有些是出于恨。

毒药和解毒剂有着可怕的相似之处。

  1. 约翰·克里斯朵夫与列国

欧洲民族自豪感大瘟疫,它们犹如林中的树木,每一根枝干都以自己的独立为荣,尽管它们的根系在地下盘根错节,它们的树梢在顶部枝叶扶苏。

正义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连接唯一真正的纽带。

  1. 法国的景象

从种族差异中也生出了一种团结在一起的奇妙多样性,即全人类的友谊。

  1. 德国的景象

“是闪着光的刺刀、缺乏气度的活力、野蛮的现实主义、为逐利而将武力与贪婪相结合,以及商业版图的大肆扩张。”

歌德说,“对德国人而言,理想是多么容易被镀上一层多愁善感的蜡啊!

  1. 意大利的景象

  2. 犹太人

行动的发酵体,生命的催化剂。

  1. 世代更替

他们向我们学习,却并不因此而感激;这是事物更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生活是一系列的死亡与复活,让我们死去吧,克利斯朵夫,这样我们便可以重获新生。

  1. 别离

“一直在欧洲森林中闷烧的火苗现在爆发出了烈焰,一处的火焰熄灭了,另一处的火焰立即燃烧起来。在旋风般的烟雾和雨点般的火苗中,星星之火肆虐开来,淡然了干涸的灌木丛。”

五、谐谑间奏曲

  1. 意外之作

  2. 勃朗第兄长

悲伤永远无法阻止我欢笑;在欢笑的同时,我也可以哭泣。

奋斗是艰难的,但奋斗是一种乐趣。

  1. 高卢风格

风格富有诗意,却未采用诗体写作;文笔富有音乐性,却并未严格遵循韵律。

  1. 令人沮丧的消息

六、欧洲的良心

一根智慧的磁针却始终准确无误地指向罗兰生命中那不变的极点---爱。

在地球上,真理只不过是位于两个漫长时代之间的短暂胜利。其中一个时代嘲笑它自相矛盾;而在另一个时代,它则被鄙视为司空见惯。

他仍将敌人当做人类。

他从不跟人斗争,只同思想斗争。

有时候,公众舆论可能是最糟糕的观点。

在罗曼·罗兰的自我中,不仅活出一位信徒---约翰·克里斯朵夫,也活出了一位伟大的安慰者---列夫·托尔斯泰

“对任何人而言,最难得的,是做他自己。”

真理不是教出来的,真理是活出来的。

人是如何通过忠于自己的真理来使一种思想留名千古的。

“我们必须一遍遍地重申真理,因为真理必须与谬误作斗争,而谬误一直以来是被大众而非被个人传播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