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琴的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和工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琴的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和工序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60823724_121124015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活着的音乐,也是中国文人的音乐语言。它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艺术,一种“道”的彰显,凝结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智慧。

斫[zhuó]琴,指的是对中国传统乐器——古琴进行精工细做的一种工艺技术。

古琴的传统制作十分复杂,制木胚、髹漆、装配等,至少可以概括为十几个步骤。而每一步骤中,甚至包含上百余道工序、细节,足以说明每一张传统手工古琴来之不易。那么今天为大家解说和分享一些关于古琴的传统手工制作方法和工序。

第一步:选用良材

历代古琴制作的关键在于选择良材。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选择木料时有特别的讲究。如面板、底板必须是纹理顺直、硬度适中,没有疤和虫蛀,天然干燥的桐木,或选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杉木来制作面板,底板则是用较为坚硬的梓木为制作原料。

第二步:塑造外观

古琴造型取自“天圆地方”之意。底板平直,面板圆弧,在这个工序中,斫琴师主要规范古琴的形制和面板曲率。此环节对于斫琴师的技巧和经验要求极高,影响着成琴后的手感和音色。

第三步:凿槽腹

《碧落子斫琴法》有云:“面厚肚窄,其声高而虚鸣。”也就是说槽腹大小必须处理得当,合乎比例。槽腹结构即共鸣腔结构,它的大小、比例、造型,会影响到两个共鸣腔的频率、相互音程关系等,对古琴音量、音质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四步:合琴

《琴经》:凡合缝,用上等生漆,入黄明胶水调和,挑起如丝,细骨灰拌匀,如饧丝后,涂于缝,用绳缚定,以木楔楔紧。缝上漆出,随手刮去。合琴是待古琴面板底板都休整完毕,把底面合和的一道重要工序,其工艺重要性直接影响古琴以后的使用寿命。古琴的面板和底板分属两块木材,斫琴师会选用生漆胶合,然后用绳子把上过胶的两块板均匀地捆扎。

第五步:裹布

在裱布之前,先将古琴表面清洁,修补平整,不能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上一道透明底漆后再阴干。麻布事先要放进稀释漆里浸泡,然后再均匀地裹在琴胚上,放到阴凉处阴干就可以了。

第六步:上灰胎

上灰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道反复的工序。斫琴师先把裱布修平整后,上第一层粗灰胎,然后阴干、打磨,再依次上中灰、细灰。通常,灰胎是用鹿角打磨成的鹿角霜和大漆混合成粗灰、中灰、细灰。

第七步:装琴徽

古人说“徽系于木,所以示其明莹。”十三个琴徽主要用作泛音位置的标识,也提供了准确的音位位置。总之,琴徽的制作依据弦长而定,又以合理为准,造琴定徽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第八步:髹漆

历代斫琴家在古琴髹漆工艺上,均有不同的创造。先刷一层黑色的不透明大漆,阴干后再打磨。用色漆在琴胚上作出花纹,等到彻底阴干之后再刷一层透明大漆,反复阴干,最后将纹样用磨砂纸打磨出来就行了。

第九步:擦漆

古琴属于先木作后漆作的漆器特性,所以古琴也属于“漆器”类。擦漆过程中,需要3到5次的反复阴干、打磨工序。擦漆的次数越多,漆面越光亮。

第十步:推光

推光是一个反复交替进行的过程。推光是用人手、棉团、真丝团或头发团蘸取生植物油推擦10-20遍。反复摩挲,直至琴面达到光洁细腻的效果。达到古人“漆光如镜”的要求。

第十一步:装雁足、琴轸

雁足为安装于琴底腰部中间两侧实木(开有榫孔)下方的两只圆形支脚。古琴的共鸣箱分别在底板的龙池、凤沼两个位置,雁足的位置刚好是这两个共鸣箱的分界点。

第十二步:安琴弦

按传统习惯从一弦到四弦,依次先后顺时针方向缠于外雁足。从五弦至七弦,依次先后逆时针缠于内雁足。

最后一步:调音

每张古琴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抚琴前都要按照定音调弦法来定音,一般先定五弦,松紧合适,否则定音过高后,七弦容易断掉;过低的的话,弦的张力就不够,影响发音。按照五弦的音,再来调其他弦音,这样一张完整的古琴才算制作成功。而一张古琴制作完成以后,往往要经过琴家不断的弹奏,其音色才会愈来愈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