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知道哪吒、莲花都是外来的,会耽误我们爱这个黑眼圈“魔童”吗
假如知道哪吒、莲花都是外来的,会耽误我们爱这个黑眼圈“魔童”吗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莲花和哪吒是否为中国本土原产引发讨论,但事实上莲花和哪吒都是外来的。这种外来属性并不影响人们对哪吒的喜爱,反而体现了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转化能力。
关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讨论一直在延伸,有文章说为什么太乙真人要用藕粉而不是其他淀粉类植物来重塑哪吒的肉身,因为土豆和玉米都是外来的,莲花和莲藕是中国“土生土长”的。
为了带火地方特产或者文旅行业,说某地的哪吒庙特别古老、哪里的莲藕特别好吃倒也无可厚非,但是说莲花是中国本土原产,就和较真哪吒究竟是哪个省的陈塘庄人一样,在知识上可值得考证。
莲花原产中国吗?哪吒非得是本地人吗?我想说,这有这么重要吗?这和你被今年春节档的魔丸感动,有何关系呢?我们今天思考某些事时可以有如下路径:在科学上有固定标准的分类比如植物学;传统名物学关心名与实对应的关系、异名别称;新名物学也渐渐包括“文”与“物”并重,就是包含“物”的人文意义和历史变迁。
如果要参照比较权威的《中国植物志》,这种植物的名字就一个字:莲,而其他莲花、荷花、菡萏、芙蕖都是别名。《尔雅》和后来晋朝的注里说:荷也叫芙蕖,别名叫芙蓉,这种植物的茎叫茄,叶子叫蕸,地下的粗大茎叫藕;花叫菡萏;果实叫莲。《封神演义》说得清楚:五莲池中莲花二枝,荷叶三个,“真人将花勒下瓣儿,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儿折成三百骨节”;《西游记》里又说“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哪吒的莲花化身成了。所以两书发挥虽则不同,核心就一个,哪吒的肉身重塑的确与莲花相关。
莲花因为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深入人心,觉得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它赋予君子之风。《诗经·郑风》里就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最后那个“华”字通“花”。《诗经·国风》里也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在汉代的饮食里,就已经有莲藕和菱角,证明荷花也早就有了。早有,也不一定是本土原产。证据是唐代陈藏器在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的《本草拾遗》里明确说:“红莲花、白莲花,生西国,胡人将来也。”这句话后来被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采用。足见中国人早就知道莲花是胡人带来的。
美国著名汉学家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里“植物”一章专门写了莲花和青睡莲的外来路径。简单而言,莲花随着印度佛像持续涌入中原,于是在造型艺术和形象变迁上它代表的异域色彩被长久流传下来。今天的多数人都明白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但它起源于印度教中大梵天的象征,转而进入佛教的佛陀崇拜。
哪吒听名字就不像中国的。他也被认为来自印度,梵文全名音译就是那罗鸠婆,原为释迦牟尼的崇拜者,被后人神化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因此形象有凶恶的一面。以色列有一位汉学家夏维明专门研究过中国哪吒的演变。他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哪吒是印度神话中两位神的合体,一是《罗摩衍那》中的夜叉哪吒俱伐罗,一是克利希那黑天神。中文名字“哪吒”二字部分保留了梵语音译特征,部分可能与汉语中古韵字有关,也有可能是早期福州方言留存的读音。在文学故事里,哪吒重生靠了太乙真人用金丹、施法力、念咒语,无疑就是道教元素了。外来佛教中的一位护法神,几经辗转与中国道教信仰、民俗崇拜多次融合转化,再经文学艺术作品的记录,流传至今。
关键的争执还在哪吒死后为什么是莲花重生,而不是别的花、别的植物?这肯定是外来的,多数认为与印度有关。印度古老的创世神话里,毗湿奴的肚脐中伸出一朵莲花,莲花盛开出现创造神梵天,梵天在混沌中创造有序的宇宙。因此莲花与创造、重生的关系奠定了。我们所知道的佛教释迦牟尼步步生莲,当然也是继承了他们印度古老的创世传统。不过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威廉·瓦德把莲花象征的印度起源向前推进,他的依据是埃及造像,以及人们在伊拉克发现了一枚椭圆印章(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末前),图案是一个团在一起的孩子在尖瓣的莲花之上。因此艺术家推测,莲花作为生命、永生与复活的符号多半起源于古埃及,然后途径叙利亚、伊拉克到了印度,又辗转至中国。
植物学家不太同意,他们坚持埃及的莲花是睡莲,和印度的、中国的不一样。他们说睡莲是多年水生,属于睡莲目的睡莲科;而莲花则属宿根性的水生,是山龙眼目的莲科。学者和植物学家一张嘴就让人扫兴,主要是因为他们“古板”的严谨让我们似乎有无从辩驳的懊恼。其实文化艺术上的造型和象征,远比现代博物学的诞生历史古老,不一定非要遵循这个科学原则。关键在于,在植物学、图像学、文化象征、形象演变等不同层面上溯源论有个误区,总是认为万事万物只能是一个单一起源,或者假设传播路径是线形清晰的。事实上,这两者都值得质疑。尤其是人员、商贸和文化交流频繁之后,梳理清晰影响路径早已不可能,而普通人无须了解那么多细节,但观念上至少应该懂得,不应也不可能执拗于文化血统纯粹论。
随着中国新一代动漫人的锲而不舍,《哪吒2》再次横空出世。争夺哪吒是不是本地人士,莲花、藕粉是否本国原产或土生土长,不仅不切实际,也意义不大、更不科学。
知道哪吒、莲花都是外来的,也不耽误我们爱这个黑眼圈的魔童。因为全球史的眼光越深广辽阔,越发现中国文化中创造性转化的能力之强、包容度之高、借鉴他山之石的动力之大,值得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骄傲。在这个背景下,去理解主创团队的年轻化、专业化和创新性,就明白所有的东西都是过去一切的总和,新一代年轻人值得期待,因为他们正是在中国历史上开放包容的厚重传统之中,依靠作为当代人的自己,不断精进、从不设限,才做出耀眼成绩的。这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