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游戏+文化”模式下游戏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游戏+文化”模式下游戏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fx361.cc/news/2024/0620/24320938.html

在科技创新与文化多样性交汇的时代,游戏已经超越了单一的娱乐形式,成为连接古今和不同文化的桥梁。随着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大众对游戏的研究和关注也日益增加,为中国游戏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为游戏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研究以H5游戏《园梦徽境》为例,旨在探索游戏创新在“游戏+文化”模式下的应用,重点讨论了中国意境美学与和谐视角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并为国产游戏设计中融入传统美学理念助力文化传承发展提供参考。

“游戏+文化”研究背景

意境美学理论

中国意境美学理论源于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实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理念贯穿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诗词歌赋、园林建筑等艺术领域,强调表现事物内在意境和精神内涵,体现了对生命、人性、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人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表现来感受生命的伟大和历史的长河。在中国画中,意境美学展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促进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互动、共融共生,并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山河的热爱[1]。和谐视角则源于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范式,注重天人合一、自然与人类共生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和谐视角被认为是实现美感与道德的共生、提升审美体验的关键要素。将意境美学融入游戏概念设计可提高游戏品质和吸引力,具有深远意义[2]。同时,传统美学与游戏的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文化传承的贡献。只有深入理解文化的精神内核,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恰当的表达、开拓和发展,真正实现文化传播的目标[3]。中国意境美学在游戏设计中的创新,也可以带来全新文化体验,对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当中国元素在游戏中得以美学化展现时,既满足了当代玩家的审美需求,也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文化融合的大浪潮中,中国意境美学可以成为连接传统和现代、本土和全球的一座桥梁,使中华文明之花在世界文化园中绽放光彩[4]。

国风游戏存在的问题

  1. 中国传统美学元素的具体运用

目前,基于中国意境美学的游戏设计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虽然存在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抽象的阐述,但在实践中仍然缺乏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法,导致和谐审美观念和中国意境美学难以真正融入游戏概念设计中。为了实现传统文化在游戏中的创新传承,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美学元素在游戏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包括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的设计语言和手段,以更好地融入游戏的视觉、音效、剧情和交互等方面。

  1. 游戏类型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

不同类型的游戏针对的受众群体存在显著差异;在同一类型的游戏中,玩家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也各不相同;这些特征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审美偏好和游戏体验。为了提升国风游戏的吸引力和针对性,需要更加关注游戏类型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这意味着不能简单地采用统一的设计模式,而是需要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审美习惯、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可以创造出更贴近特定受众的游戏体验。例如:对于年轻玩家,可以注重游戏的互动性和刺激性;对于成年玩家,可以强调游戏的情节深度和思考性。

  1. 地域文化与价值观差异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游戏企业面向国际市场推广已成必然趋势。然而,由于地域文化、语言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国内外游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有所不同,给游戏的国际推广带来一定的障碍和误解。因此,需要在尊重各地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寻找适合不同文化群体的共通审美点。这意味着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以便在设计国风游戏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符合当地玩家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文化误解和刻板印象,通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建立起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桥梁。

“游戏+文化”的价值体现

  1. 掀起中国游戏的全球热潮

国风游戏正在推动传统文化的年轻化和国际化传播。根据腾讯研究院2019年末发布的《国风游戏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18年,国风游戏的用户规模超过3亿,市场收入规模超过300亿元,占据了游戏市场整体收入的20%。此外,国际报道也表明中国游戏在全球市场的关注度不断上升[5]。2021年11月,商务部、中宣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及数字文化产品,如影视剧、网络游戏等,向国际市场拓展。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游戏产业扶持政策,以鼓励游戏产品的国际化发展。游戏制作公司将重点放在挖掘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通过将网络游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新的传播模式。例如:游戏《原神》就是一款开放世界冒险类角色扮演游戏,凭借其概念设计和东方元素受到玩家的喜爱,成为中国游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典范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中国的意境美学逐渐赢得了全球玩家的认可。将中国传统意境美学与游戏概念设计相融合,不仅能提升游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还能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参与感[6]。

  1. 游戏传播促进文化传播

在数字化背景下,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重塑文化发源的语境场景,复兴文化背后的丰富故事,并创新文化表达的形式。关键是要在情境层面上为文化创设出全新的体验场景,使文化获得“数字生命”,转化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存在。中国意境美学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文化魅力,结合现代游戏可满足当代审美需求,有效向全球展示中华文化和民族特色。以意境美学为灵感,创新游戏概念设计,可以有效促进文化的传播。通过在游戏中建立和运用意境美学设计元素体系,游戏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式美术风格,将其巧妙地融入游戏中。这样的创新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游戏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传播意境美学文化,拓展其发展空间。游戏的社交属性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机会,玩家可以通过游戏平台相互交流、分享游戏体验。当玩家在游戏中感受到意境美学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时,会主动与其他玩家分享这种体验,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1. 互动体验提升文化附加值

角色扮演类游戏常常采用一种隐喻的方式,通过角色、任务、场景和情节的设置,将意境美学的精神理念具象展现在游戏中,以动态的形式呈现。这样,海外玩家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融入意境美学的游戏可以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吸引全球玩家,可以让游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途径。游戏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提高意境美学游戏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能够推动游戏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助力行业繁荣。将传统元素与意境美学融入游戏,让玩家体验艺术魅力,提升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传承。利用游戏传播意境美学,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游戏+文化”模式下游戏的设计策略

《园梦徽境》设计思路

在游戏《园梦徽境》的开发过程中,采用“赛式方法论”(Cerny Methodology)来统筹整体游戏设计思路。该方法论由知名游戏设计师、PS4首席架构师马克赛恩(Mark Cerny)提出,强调结构化的开发方式。他认为,设计者应将游戏设计看作一个迭代过程,逐步完善和改进游戏。

第一环节:前期制作和预制作。在游戏开发的初期阶段,进行全面的概念设计。不仅明确了文旅风格、人物角色设定、游戏规则等要素,还深入研究了徽州地区的文化特点。通过结合旅游、风景、特产收集和任务完成等元素,将游戏紧密贴合题材,使玩家在游戏中能够深入感受徽州的独特魅力。基于这些概念设计成果,开始着手开发游戏的具体功能、美术资源和关卡设计等,为后续制作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环节:发布首个可玩版本。在游戏的设计中,采用高平台适配性的框架,并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以确保游戏的可拓展性。为了实现对不同设备的高兼容性,将运用JavaScript和WebGL渲染相关框架技术。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对第三方库或后台程序的依赖,还能够提供更流畅的游戏体验。发布首个可玩版本的目的在于验证游戏的基本设计和可玩性,以便根据验证结果进行后续的优化工作,确保游戏能够在各个方面达到预期效果(见图1)。

图1 《园梦徽境》游戏整体架构

第三环节: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宏观设计关注游戏的整体结构、关卡流程和故事线,决定了游戏的总体框架。将充分融入徽州文化特色和旅游元素,以打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游戏世界。同时,微观设计则专注于游戏的细节,如角色互动、任务设计和难度设置等方面。将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力求为玩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美术细节,以及令人满意的游戏体验。

第四环节:玩法测试。玩法测试的目的在于发现游戏平衡性、操作性和难度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邀请具有不同背景和经验的玩家参与测试,以获取多样化的反馈意见。通过收集他们的反馈,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提升游戏的品质。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游戏达到所追求的高水准,为玩家带来最佳的游戏体验。

中国意境美学融入游戏设计的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法

研究中国意境美学的核心观念和价值观,查阅相关已有文献,梳理和总结游戏概念设计的创新应用研究的现状、趋势和问题,深入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游戏的概念设计中。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该课题的不同观点和方法,以及发现潜在的研究空白和创新点。

  1. 案例对比法

选取代表性游戏作品,对比分析它们在融入中国意境美学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评估融入的元素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如艺术风格、传统符号、意象和音乐等,深入探讨对游戏体验和文化表达的影响。从成功案例中提取经验和创新点,确定改进方向,提升文化传达的深度和广度,创造独特的游戏体验。

  1. 数据分析法

设计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特征的游戏原型或样本,让目标用户或专家试玩,并收集他们对游戏视觉创新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创新扩散理论,将游戏传播的过程分为知晓、兴趣、评估、试用和采纳五个阶段。依托科学研究方法和数据,探求国风游戏传播速度与质量的最优解。

《园梦徽境》创新设计实践

游戏设计与研究方法

以“游戏设计与研究方法(MDA framework)”(见图2)为基础,基于安徽本土文化特色开展独立游戏《园梦徽境》的概念设计应用研究。MDA框架由机制、动态和美学三个层面组成。在机制层面上,融合了中国意境美学理论和安徽地域文化元素,构建了游戏的规则系统。在动态层面上,通过角色任务设置和关卡设计,实现了游戏乐趣和美感的产生。在美学层面上,营造了意境体验,唤起了玩家对文化的认同和情感体验。通过有机衔接这三个层面,实现对中国意境美学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并达到了再现和传达地方文化意义、烘托意境、唤起情感体验的设计目标。

图2 游戏设计与研究方法(MDA framework)

“游戏—叙事”理论下的创新设计

“游戏—叙事”(A hierarchical model)作为一种复合设计结构,将游戏的设计和内容分为叙事和游戏功能两部分。同时,将空间划分为四个独立的维度:世界、对象、主体和事件。每个游戏或故事都由不同尺度的这四种维度变量构成[7]。每个维度都可被进一步分为创作者表达和玩家表达两个方面。游戏世界可以呈现为线性、多线或开放式的形式。游戏对象,包括可交互的角色、景点等元素,可以是动态的、静态的,甚至是由玩家行为创造的。在游戏对象维度上,玩家表达和创作者表达之间存在着动态与模拟的变量范围。《园梦徽境》利用“游戏—叙事”理论实现叙事,结合“和谐共生”的哲学观念进行创作,创新设计点主要包含环境观念艺术、角色设计艺术和关卡概念艺术三方面。

  1. 环境观念艺术

场景在叙事中具有三个主要功能:形式功能、模仿功能和主题功能。形式功能指场景作为故事的框架,设定了时间、空间和人物的背景。模仿功能使得场景既能基于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以独特的方式呈现故事。主题功能强调场景在叙事中具有象征意义,通过选择和呈现特定场景,传达叙事的主题和深层含义。这些场景功能在不同程度上为叙述过程和叙述目的提供支持和增强[8]。《园梦徽境》全面展现了徽州地区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精心构建的场景,再现了马头墙、徽派民居等地域建筑特色(见图3)。水墨画的意境与国画艺术的手法融入了场景构图,配以徽州民间音乐,营造出极具特色的文化氛围。玩家在游戏中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徽州山水美景,感受这片土地的人文风土,从中领略到徽派文化中蕴含的和谐意境美学。

图3 《园梦徽境》部分美术概念稿

  1. 角色设计艺术

在游戏这一叙事形式中,叙事学中的“人物”概念转化为“角色”。在经典叙事学中,角色主要指叙述者、受述者和叙事关涉物。然而,数字叙事学拓展了角色的含义,引入了“扮演者”的概念,例如游戏中的玩家自身。这意味着玩家不再处于故事结构之外,被动接受文本作者对人物功能项的设定,而成为游戏中的主体之一。在游戏中,扮演者的身份与叙述者和受述者的身份重叠,形成以玩家为中心的叙事结构。玩家身份设计以徽州文人墨客为背景,角色图像设计充分展现了古典韵味,既富有想象力又不失传统特色[9]。玩家在扮演具有徽州地域特色的角色完成任务时,可以近距离了解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这种角色传承地域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的设计,是游戏推广当地文化的创新之举。

  1. 关卡概念艺术

游戏设计巧妙地将徽州文化元素融入多个寓教于乐的关卡任务中,如收集当地特产、探访古迹名胜、品尝地方美食等,使玩家在游戏乐趣之余感受浓郁的地域人文风情。各个关卡均紧扣徽州文化,从多角度展现这一独特的区域文化。这种创新尝试有机地连接起文化体验与游戏乐趣,不仅满足玩家需求,也提升了他们对徽州文化的兴趣和认同。通过精心设计关卡剧情,可以构建富有互动性和代入感的文化体验,将中华元素融入游戏互动中。运用数字手段,创造具有高参与度的游戏体验,增强玩家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必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10]。

结束语

本研究以《园梦徽境》游戏设计为基础,进行了应用性的创新探索,旨在寻找在“游戏+文化”融合模式下的游戏创新路径。研究发现,将中国意境美学和和谐理念融入游戏设计,能够展现传统美学思想的传承创新,彰显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并为中国风游戏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视野。在《园梦徽境》中,结合和谐理念和现代游戏设计趋势,提炼出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艺术价值,为游戏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数字游戏作为传播媒介,也有助于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文化出海”。

参考文献

[1] 唐甜.“寄情于境”:论《园冶》的借景理念和意境美学[J].大观,2020(6):9-10.

[2] 杨彦辉,WEI N.中国画意境中的和谐审美意识[J].艺术研究,2021(6):10-13.

[3] 崔晨旸,戴瑞,罗瑞雪,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戏设计的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22):33-39.

[4] 冯月季,李菁.打造国家文化符号: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传统文化IP的价值建构[J].中国编辑,2019(9):33-37.

[5] 腾讯研究院. 国风游戏研究报告:中国传统文化在游戏领域的转化与创新[EB/OL].(2019-02-18)[2024-01-05].http: //www.youxiguancha.com/gameapp/news.php?m=detail&type= hangyezixun&id=55434.

[6] 朱丹红,武艳.从网络游戏《原神》看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化对外传播[J].出版发行研究,2023(11):73-78.

[7] CHEN Y,SHI Y. Applying Chinese aesthetics to game design[C]//Proceedings of the 8th ACM Conference on Creativity and Cognition,2012:345-346.

[8] 刘涛,张媛媛.通往数字人文的游戏之路:游戏叙事中的传统文化符号再现及其程序修辞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2023(11):123-136.

[9] 张少轩.移动端游戏中的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以《江南百景图》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23):34-36.

[10]郑林玲.“游戏出海”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传播研究:以剧情PV《神女劈观》为例[J].科技传播,2022,14(19):132-134,141.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