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强大资本市场
戴相龙: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强大资本市场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发表讲话,对我国发展强大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建议。
增强发展强大资本市场的信心
戴相龙表示,发展资本市场需要优秀的企业、良好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管,更需要对我国发展强大资本市场的信心。他分析指出,我国政府和企业对资本市场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我国长期资金供给能力迅速增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供给远大于需求。
在上市公司质量方面,戴相龙举例说明,2023年五大商业银行净资产利润率(ROE)在10%左右,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近7%,上市国有企业更高。此外,我国已建立比较规范的资本市场,证券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增设科创板,上市注册制正在推进,市场透明度不断提升,严格监管的态势不断加强,股票市值和债券规模已上升到全球第二位。
研究支持大行设立证券公司
戴相龙建议研究和支持大型商业银行设立全国性证券公司。他认为,大型商业银行投资设立证券公司具有四大优势:
- 大型商业银行资本雄厚,所有者权益是证券业的10余倍,有利于证券公司开展自营业务,促进证券市场和所推荐上市公司的股价稳定。
- 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众多,有条件扩大分支机构或发展证券代办业务。
- 大型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丰富。
- 大型商业银行最了解有长期大额存款的客户,有利于其投资的证券公司开拓业务。
在风险防范方面,戴相龙认为,商业银行投资设立证券公司的风险不比非银行机构投资设立的证券公司大。他建议可考虑由大型商业银行分别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投资设立各类非银行金融公司。也可以由大型商业银行直接投资设立证券公司,待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非银行金融公司规模较大时再设立金融控股公司。
加大养老金和险资对股市投资
戴相龙还提到,应扩大机构投资,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具体建议包括:
加大养老金对股市的投资。2024年9月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滚存6.7万亿元,除拿出2万亿元左右委托社保基金会投资外,还有近4.7万亿元。考虑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收大于支,还可以拿出3万一3.5万亿元用于委托投资,这样既可以使地方基本养老金每年增加收益1000多亿元,还可以更好地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在保持较强的赔付能力前提下,提高保险资金对权益类产品的投资比例。如果提高10个百分点,会增加3万亿元的投资。有关部门可考虑改进对保险资金投资效益的考核办法,把按年度考核改为按3年考核,以适应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特点。
进一步发挥信托公司的投资功能。建立股票市场特定稳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