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吴江:“高铁第一古村落”龙泉嘴村:把C位留给村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吴江:“高铁第一古村落”龙泉嘴村:把C位留给村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jstv.com/news/2024/8/6/1270387746580279296.html

随着沪苏湖高铁的即将通车,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龙泉嘴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不仅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高铁站的古村落,更通过创新的文旅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入伏后,吴江开启了“高温烘烤”模式,但沪苏湖铁路的施工现场依旧“热辣滚烫”。走进施工中的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工人们战高温、抢工期,为年底通车做好准备。

“轨道上的长三角”正不断提速,“轨道边的龙泉嘴”也跑出了加速度。在距离沪苏湖高铁盛泽站仅2分钟车程的盛泽镇龙泉嘴村,另一群人同样为高铁通车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他们从田间地头走来,化身为情调村咖的“主理人”、真人CS的“指挥官”、森林舞台的“女主唱”……经过专业培训,龙泉嘴更是做到了“全村人拉出来都能当导游”。

高铁通车后,从上海到龙泉嘴村仅需20分钟,长三角文旅一体化的东风即将吹向这座古村。如何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如何让游客们吃得香、住得好、玩得尽兴?如何在“向外出圈”的同时内聚民心?龙泉嘴村交出了一张颇具创意的答卷。

“我们不仅把C位留给村民,更从农业经济、小院经济、林下经济、新媒体经济、村企经济这几个角度出发,探索了属于龙泉嘴的乡村文旅新模式。”龙泉嘴村党委书记潘晓丰介绍说。

古宅活化让“老院子”发挥新作用

夏日炎炎,龙泉嘴老街西侧的素客小馆成了纳凉好去处。不开空调,清风自来。小馆的主理人解冰冰笑着说,这得益于院里两棵荫蔽一方的百年古树。

一棵是楝树,一棵是槐树,虬枝古雅清奇,像这间开在村里的茶室一样自然写意。去年夏天,久居盛泽镇的解冰冰正是对院里的古树“一见钟情”,才回村做起了“茶室主理人”。当然,吸引她入驻龙泉嘴的,还有村里“创业友好型”的共建模式。

“小院闲置已久,虽说很古朴,但没有通水电。如果我自己出资装修,光硬装就得花上二三十万元。”解冰冰说,村里出资出力,以较低的成本完成了素客小馆的基础建设。受益于龙泉嘴村的创业扶持政策,解冰冰仅需承担软装布置和后续经营的成本。同时,享受到该福利的素客小馆,后续运营要接受村里的监督和考核,盈利部分也要和村里分成。

龙泉嘴村形成于明清两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像素客小馆这样的老宅、古建,在这座古村里俯拾皆是。眼下,这里即将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高铁站的古村落。为了赶上“高铁速度”,也为了给全国古村打造可复制的“龙泉嘴样本”,龙泉嘴村坚持低成本、快节奏、短链路的活化模式,在不断迭代的过程中延伸农文旅产业链,打造“千院千面”的古村景观。

清朝医学世家沈氏留下的老宅,历经四个月的修复,成为园林式的“黄杨书院”。如今,这里成为了体验非遗文化的研学主阵地。“清滩后院”“香樟别院”“有间小院”……更多的民居老宅有了新名字,为村民、游客提供了餐饮、休闲、团建、娱乐、住宿的新去处。

文旅新产品将闲置森林“点绿成金”

在主控室观察敌情,在沙盘上演练兵法,在丛林中瞄准射击,向对方阵地推进……在龙泉嘴村,游客们可以体验到最真实的“野战对抗”。连身边的教练员,都是货真价实的退役军人。

马腾飞就是其中的一员。退役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本村从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为了给退役军人创业提供更多机会,也为了盘活村民手里的闲置森林,在马腾飞等人的协助下,龙泉嘴旅游发展合作社开发建设了“真人CS”这一红色教育基地。

“我们参考自己的实战经验,针对市场上的真人CS产品进行了全面调研,定制了这套仿军事系统和专用枪械。”马腾飞介绍说,“从排兵布阵到近身对抗,实战还原度有七八成,体验感拉满。”

龙泉嘴村“真人CS”基地落成后,长三角地区军事爱好者们慕名而来。差异化的文旅新产品拓宽了“村游”的边界,也让近10名退役军人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进一步发挥作用。

在“真人CS”基地北边的树林里,龙泉嘴村设有“森林舞台”。饱受赞誉的“龙泉嘴乡村音乐节”就在这里上演。

没有演出的日子里,“森林舞台”成了周玲华和老姊妹们一试歌喉的阵地。“很多人喜欢听我唱越剧,就把我推荐给了村委会。”周玲华说,在乡亲们的鼓励下,她开始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演唱传统戏曲。周玲华退休后,潜心学习戏曲,唱得一口好越剧。

“娘子,随我来。轻舟越过千里路,岸上风光美如图……”今年6月,周玲华迎来了一次特别的演出。她扮作小生,立于摇橹船上浅吟轻唱,岸边观众且走且停,勾勒出一幅龙泉嘴特有的“水乡歌咏图”。

文旅新产品将闲置森林“点绿成金”,村民们也在“宝藏森林”里找到人生新方向。森林一隅的“静陌咖吧”里,咖啡师是一位聋哑人。这也是龙泉嘴村鼓励每一位村民就业、创业,鼓励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一个缩影。

高质量农产品搭乘新媒体“大流量”

火龙果、车厘子、无花果、翠冠梨、早蜜桃、金橘……十多个新品种在“盛泽龙泉嘴”直播间精彩亮相。为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龙泉嘴村紧跟时代步伐,打造“柒捌玖回忆室”作为直播场地,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直播和“智慧龙泉嘴”小程序,推广本地高质量农产品,有效提升村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每周三的柒捌玖回忆室里总是响起欢声笑语,古色古香的木质桌椅上摆放着老式电视机与复古音箱,勾起人们满腹乡愁。据统计,盛泽龙泉嘴抖音、视频号2023年播放量达到2300万次。

龙泉嘴现有现代农业园500亩,高标准农田350亩,龙泉嘴果园、润绿生态园等有机果园,共投资约3500万元,不仅完善了沟渠道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更引进诸多新品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按照绿色有机果品标准种植生产。村庄通过龙泉嘴果园、润绿生态园等提供多个工作岗位,带动本村农民人均收入连续三年稳步增长。

在现有基础上,龙泉嘴村即将加大和龙泉嘴果园的合作,打造集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和蔬菜基地开展农业研学、实践等活动。“今年我们将在上下荡旁种植70亩龙泉嘴大米,和隔壁村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村村联合,特供有机蔬菜和龙泉大米。”潘晓丰说。

农产品种植规模与种类日益扩大,如何更好地销售出口呢?龙泉嘴村活用“互联网+农业”新模式,交出了满意答卷。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新媒体经济作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文明秩序重构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

在“盛泽龙泉嘴”抖音直播间里,主播细致全面的讲解,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的信息壁垒,推动更多网民广泛参与和互动交流,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同时,进一步扩大龙泉嘴村的全国影响力;在“盛泽龙泉嘴村委会”视频号里,历史渊源、乡村建设、打卡攻略等应有尽有,为人们了解龙泉嘴村独特文化提供崭新窗口;在“智慧龙泉嘴”小程序中,龙泉旅游、乡村特产、智慧导航等服务为慕名前来的游客们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展现龙泉嘴村“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特色风貌。

借助龙泉嘴抖音、视频号和小程序,龙泉嘴村的农产品和特色文化插上“云翅膀”,在互联网端实现“腾飞”,完成从“田间”到“眼前”的飞跃。

村企经济激活农文旅融合“一池春水”

政府的推动和村民的积极参与,使得村企经济成为龙泉嘴村发展的新引擎。在龙泉嘴村,村民可以选择加入龙泉嘴农文旅发展合作社,通过土地分红、房屋出租、自主经营等多种方式,让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劳务合作社参与家政服务,利用零散时间务工,让“钱袋子”鼓起来。

房东、从业者、店主、合伙人……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龙泉嘴村村民的角色正在发生多样化转变。

当农文旅合作社开展乡村半日游、一日游活动时,积极聘请本地村民参与其中,唱戏、下厨、迎客……龙泉嘴的村民在接待游客时大显身手。龙泉嘴果园采摘、蔬菜基地农业研学、龙泉禧里丝绸手作,再加上网红皮划艇、真人CS、森林舞台昆曲演出等活动,让游客可沉浸式享受龙泉嘴村特色乡村文化。与此同时,一次活动可为村里增收1300元的场地费用,可带动5个村民人均增收300元。农文旅产业链可带动百余名村民就业、创业。

据统计,龙泉嘴村经营主体类别有股份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类型涉及苗木种植、优质水稻、优质瓜果等。农户以入股或就业的方式参与其中,充分带动了小农户共同发展,龙泉嘴共有农户252户,其中227户已入股或就业,占经营比重达90%。

“乡村建设要回归乡村,以老百姓为中心,保留泥土气。普通老百姓不会技术、没有优势,如何帮助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盘活了整个村庄,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潘晓丰介绍,龙泉嘴村将继续统筹营运村级资产,盘活业态,农文旅发展合作社吸引村民加入乡村建设,降本增收,劳务合作社让村民从零散式务工转化为组团式务工,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参与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