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高新区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高标准提升管理效能
石门高新区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高标准提升管理效能
石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不仅优化了产业布局,还提升了管理效能,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石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6月试点,1994年3月正式成立,系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属全省50家重点产业园区之一,实行“一区三园”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含宝峰创业园、兆恒科技工业园、海螺建材工业园。近年来,石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逐步形成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为特色产业、电子信息为重点培育产业的“一主一特一重点培育”产业体系。
2024年6月11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总体管控要求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函(湘环函〔2024〕26号)正式发布,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四个维度对区域空间准入提出了明确要求。石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坚持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使产业质效持续提升
石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的落地应用,着力强实体、优结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助推园区产业质效持续提升,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在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阶段,结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对园区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推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召开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动员会,会议指出,要依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进行精准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壮大产业集群,大力清退停产或注销企业。1-10月,园区120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12.4亿元,同比增长6.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6.4%,全市园区排名第5;规模工业入库税金1.46亿元;园区“一主一特一重点培育”三大产业实现产值157.38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74.06%;主特产业文现产值138.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65.3%。
园区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准入要求,实行新引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强化招商举措,制定《招商引资项目清单》项目指定一名班子成员、一个局办,全过程跟进、服务,直至项目落地、投产。今年来,园区新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额15.6亿元,其中2亿元以上项目6个,精密光学部件镀膜生产线建设项目、TWS蓝牙耳机项目、圆溢服装绣品生产项目均已投产。
建立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化平台
园区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建立开发了“综合环境监管平台”,涵盖园区所有企业信息台帐、在线监测信息、空气质量微站数据、视频监控等,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共用,强化部门协同治理,引导企业投资和重大项目落地,提供综合决策的环境基础数据支撑,满足多元主体应用需求。
园区依托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化平台,压实工作责任,强化部门联动,精准定位问题导向,确保问题尽快整改到位,紧盯关键领域,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做好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信息化平台带领下,园区进入“智慧园区”现代化指挥中心阶段,创新动能进一步激发,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规模工业企业有研发投入的占比达94.6%。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使园区提升管理效能
合理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空间引领和底线约束作用,实施差异化精准管控要求,助推园区提升管理效能。坚持严把环境准入关,对入园企业进行“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符合性”的资格审查,对拟入园企业的准入性质进行判断,完成企业入园核准20余次;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不合规企业拦在园区门外。
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使园区提升管理效能,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实现污染物排放全覆盖监管,在宝峰创业园、兆恒科技工业园、海螺建材工业园,配套了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园区雨污管网100%覆盖。加强空气监测站建设,建立楚江渫阳监测站、永兴思源监测站,2023年县城区优良天数为338天,优良率92.6%。
为提升园区管理效能,全面排查工业污水管网,不定时对涉水企业排口取样监测,做到全过程监管;从源头管控好环境污染,依据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科学制定相关规划,消除环境污染监管盲区,提高精准治污水平;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各项污染因子协同防控,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园区将继续坚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应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刚性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优化运营管理,高标准提升管理效能,确保今后园区的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