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自制果酒是怎么把人送进ICU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自制果酒是怎么把人送进ICU的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4DGQ0G10001899P.html

夏日炎炎,自制果酒成为不少人的消暑选择。然而,看似简单的DIY过程却暗藏风险。从原料选择到发酵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安全隐患的源头。本文将为您揭示自制果酒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并提供专业的安全建议。

夏天来了,轻轻倒上一小杯果酒,加入苏打水和冰块。一抿口,清凉感瞬间在全身蔓延开来。
在傍晚小酌一杯,这是微醺的快乐。自己亲自动手DIY,又是另一种快乐。你喜欢泡果酒,老爸喜欢泡药酒,老妈喜欢酿葡萄酒,大家都有不同的乐趣。
但这些自制酒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甚至可能会让人中毒。2014年,湖南的张先生饮用自酿葡萄酒后,险些失明;2018年,重庆15人饮用药酒中毒,5人死亡;2019年,广州有二人喝了杨桃酒后,得了急性肾衰竭。
自制的果酒和药酒,到底存在哪些危险?我们还能自己在家DIY吗?

准备原料时的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在准备原料时就已经埋下。公开的药酒中毒事件中,野生乌头、曼陀罗、断肠草和红豆杉这些你从未听说过的植物,都被长辈们泡进了酒里。除了这些植物,毒蛇、全蝎、蜈蚣等动物也有毒性,拿来泡酒同样十分危险。


曼陀罗全株含有多种有毒生物碱,如莨菪碱,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 / 图虫创意

平时可以直接食用的水果,泡进酒里也会“换一副面孔”。酒精作为常用的有机溶剂,可以进入植物和药材的细胞组织,溶解并提取里面的各种成分,其中也包括有害成分。
杨桃富含的草酸是一种毒素,在高剂量下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酒精进入杨桃的细胞组织内部后,具有一定极性的乙醇能与同样具有极性的草酸形成氢键,从而促进草酸溶解到酒中。


泡的果酒或药酒是配制酒;发酵酒则把水果的糖分转化为酒精 / 图虫创意

泡酒过程中的风险

当你亲自动手泡酒时,即使准备好合格的原料,也会有其他“坑”等着你踩。
泡酒或酿酒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有杂菌混入。专业酒厂有一套严格完整的卫生管理流程,会在从原料到装瓶的各个关键阶段,都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相比之下,你只在单个环节的沸水消毒或酒精擦拭方法,就显得异常简陋。
在泡酒过程中,水果会大量析出水分,再加上你频繁地打开瓶子,酒的度数会逐渐降低。当浓度降到30度以下时,酒精无法抑制各种病菌的活动与繁殖,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水果也会变质。


装瓶时,酒厂会严格消毒,确保整个灌装系统都处于无菌状态 / 图虫创意

一段时间之后,容器里出现的小气泡也在提醒你,自制果酒的“伟业”可能要中道崩殂了。瓶中的微生物已经开始让水果发酵,而气泡正是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如果你恰好密封过严,瓶子就可能因胀气而爆炸。
更危险的是,水果中含有果胶,在发酵过程中,酯化的果胶会在果胶酶作用下水解生成甲醇,如果像葡萄、苹果、柿子那样带皮发酵,甲醇含量就会更高。
甲醇是一种神经性毒物,误饮4mL以上可能中毒,超过10 mL就可能导致失明。工业生产会采用各种工艺减少甲醇含量,包括对原料进行堆积及浸渍处理、增设甲醇塔、光催化反应以及分子筛等方法。但你自己在家捣鼓果酒时,难以判断酒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一不留神,甲醇含量可能就超标了。
2024年3月,台州市疾控中心随机抽取了自酿果酒进行检测,发现桃子、猕猴桃等以水果为原料发酵的果酒中甲醇含量高达5.1g/L,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2.0g/L,最高的超标2.5倍左右。


酿酒时,原料出现霉烂或发酵温度过高都会促进甲醇生成 / 图虫创意

最终结果

在正规的工厂里,有无菌的环境、专业的设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而你心血来潮在家里制酒,只有网上看来的攻略、十块钱买的玻璃瓶以及拖延导致已经有点轻微发霉的水果。
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你泡的果酒变成了细菌的聚集地,发胀变轻、变黑的果子漂浮在酒面上,酒里还会出现一团白色的毛茸茸絮状物。而你妈酿的葡萄酒,就算侥幸逃过了“杂菌污染”,看起来色泽诱人,但其中看不见的甲醇却会悄悄等着给你致命一击。
所以,别为难自己了,不管想喝什么酒,都还是买正规的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