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失控!被“诅咒”的刚果(金),这次能否逆天改命?
新一轮失控!被“诅咒”的刚果(金),这次能否逆天改命?
刚果(金)反政府武装“M23运动”在攻占东部最大城市戈马后,持续强势推进,仅三周就于2025年2月16日攻入南基伍省首府布卡武。这座拥有百万人口的东部第二大城市陷落,标志着刚果(金)东部局势进入新一轮失控阶段。
“M23运动”的这一系列行动,不仅切断了关键运输通道,还暴露了刚果(金)长期深陷“资源诅咒”的痼疾——丰富的矿产资源未能转化为发展动力,反而成为暴力冲突的导火索和外部干预的诱因。
资源诅咒的表现:割据、掠夺、失控
陷入“资源诅咒”的国家,通常在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制度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都会有一些明显的表现。
就刚果(金)而言,被“诅咒”后尤为突出的表现有:
- 资源集中区的武装割据化
刚果(金)东部北基伍省和南基伍省拥有全球最大的钴矿、钽铁矿及黄金储备,但这些资源区长期被“M23运动”等武装团体控制。“M23运动”近期占领戈马、布卡武等城市,目标直指矿产贸易通道。特别是戈马作为东非经济枢纽,控制其机场即意味着掌握矿产外运的命脉。
- 外部势力渗透与资源掠夺
联合国报告指出,卢旺达被指控通过支持“M23运动”间接掠夺刚果矿产。“M23运动”占领戈马后,卢旺达被曝借机扩大对跨境矿产运输的影响,甚至引发刚果(金)政府要求国际足坛俱乐部终止与卢旺达的旅游合作以示抗议。这种外部干预使资源利益分配进一步复杂化。
- 政府治理失效与地方失控
刚果(金)政府军对东部地区控制力薄弱的同时,“M23运动”的快速推进导致地方政府瘫痪,人道主义通道中断。例如,戈马至布卡武的公路被切断后,90%的医疗物资无法送达冲突地区,凸显国家治理体系的崩溃。
资源诅咒的后果:从人道危机到区域动荡
当暴力冲突和外部干预成为现实后,刚果(金)危机演化所造成后果是惨痛的而且还可能外溢。
- 人道主义灾难的螺旋式恶化
流离失所与生存危机:仅2025年1-2月,刚果(金)东部冲突已造成超3000人死亡、10万难民被迫撤离戈马周边营地,部分家庭因缺乏食物和医疗援助选择返回战火中的家乡。
公共卫生崩溃:医院超负荷运转(比如,7天内收治477名伤员),霍乱、疟疾在难民营中爆发,医疗系统濒临瓦解。
- 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衰退
卡武穆机场的失守导致国际援助中断,刚果(金)东部本已脆弱的经济链条(如小商户、运输业)彻底停摆。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刚果(金)因冲突损失的矿产资源年收益高达10亿美元,远超国际援助总额。
- 区域安全风险外溢
刚果(金)与卢旺达互相指责对方支持敌对武装,矛盾升级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军事对抗。“M23运动”的扩张还威胁到乌干达、布隆迪等邻国边境稳定,形成“冲突扩散链”。
未来展望:破解资源诅咒的可能路径
资源诅咒并非是不可打破的宿命,就像挪威和博茨瓦纳,都各自有效破解而得以成功规避。应该讲,资源诅咒本质上是资源管理与制度能力的缺失,通过合理政策设计,自然资源完全可以成为发展的“祝福”而非“诅咒”。
就刚果(金)当前情况看,要打破资源诅咒,既要有国际干预的介入更要有国内治理的改革。
- 国际干预与资源监管机制强化
联合国安理会需推动对刚果矿产供应链的透明化监控,例如建立“冲突矿产认证体系”,阻断武装团体的资金链。另外,中方在安理会紧急会议中谴责“M23运动”袭击平民和维和人员,表明大国协调的必要性。
- 区域合作与地缘矛盾缓和
刚果(金)与卢旺达需通过第三方调停(如非盟)解决领土与资源争端。还有,欧盟可借鉴“金伯利进程”钻石监管经验,对刚果矿产实施跨境追踪,减少外部势力干预。
- 国内治理与资源收益再分配
刚果(金)政府应改革矿业税收制度,将资源收益定向投入东部基建与公共服务。例如,修复戈马机场并设立“资源红利基金”,直接惠及当地社区,削弱民众对武装团体的依赖。
结语:资源与命运的悖论
“资源诅咒”并非宿命,刚果(金)危机其实是治理失败与利益争夺的产物。如果国际社会、区域力量和刚果政府能协同构建“资源-发展-安全”的正向循环,或许能打破当前的暴力循环,让“非洲心脏”的财富真正滋养其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