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
“楷书四大家”之一的颜真卿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仅次于王羲之的关键人物,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不仅是书法家,更是唐代名臣,曾在安史之乱中统帅20万大军与叛军做殊死决斗,为大唐江山社稷做出贡献。后来因为不愿向叛军低头,被叛军缢杀,终年七十六岁。
以楷书见长,也擅行书、行草等书体,他的楷书端方有力,行书写的气势磅礴,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书故事
颜真卿是唐代杰出书法家,和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练起字来很专心,一笔一划从不马虎,一写就是大半天。
由于颜真卿刻苦好学,长大以后,他不但练就了一手好字,而且也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
早年从张旭学书,得笔法。善于向民间书法学习,变法出新,自成一家。
他的楷书,点画浑劲,体势宽博,被称为“颜体”。不但凝聚了有史以来书法笔法的各种体式美(如篆之圆、隶之方),而且融入了士大夫积极入世的理性精神;在传统理想人格与艺术形式之间,找到了一种和谐的形式。
他的行书线条浑朴自然,字势奇逸,在书法史上也自成一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三表帖》
书法作品
颜真卿为悼念其在安禄山叛乱中牺牲的侄子季明而写的文稿《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颜真卿《祭侄文稿》
除《祭侄文稿》外,传世作品还有《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
下面挑选了除《祭侄文稿》外,对后世影响较大的5幅代表作,供参考和欣赏。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
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唐代“尚法”的代表碑刻之一,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
《多宝塔碑》
《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
《争座位帖》
《麻姑仙坛记》
《麻姑仙坛记》碑是颜真卿中晚期的作品,这时颜体已实现了第二个飞跃,由“工”递变到“不工”,笔法、结构随机应变,许多字的结体和用笔近乎丑怪,甚至重心不稳,这是鲁公意在朴拙的一种追求。
《麻姑仙坛记》
《颜勤礼碑》
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
由于入土较早,残剥损毁少,又未经后人修刻剔剜,所以能比较准确地体现颜书宽绰、厚重、挺拔、坚韧的风格,也能够体现盛唐气象。
不过,此作与同时期其他作品风格有些差异,因此,《颜勤礼碑》是否是颜真卿所作,存在一定争议。
《东方朔画赞碑》
系颜真卿早期作品,字体浑厚苍健,气势开张博大,有盛唐气魄。
被宋代全才苏东坡奉为圭臬。苏轼曾说:“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可惜,由于保存问题,此作损毁严重。
《东方朔画赞碑》
这是颜真卿生前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件力作,其书法造诣炉火纯青,是颜氏书体最高境界的代表作,堪称绝世珍品。
《元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