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理解"努力悖论":如何通过努力提升幸福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理解"努力悖论":如何通过努力提升幸福感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16A08I5600

导读:"努力悖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人类在面对努力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人们倾向于避免努力;另一方面,人们又更珍视那些为之付出过努力的事物。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提升个人幸福感的重要启示。

努力悖论的提出

"努力悖论"(effort paradox)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克尔·因兹利奇(Michael Inzlicht)在2018年提出。他认为,人们既认为努力是昂贵的,又似乎更珍视那些为之付出过努力的东西。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就是所谓的"努力悖论"。

努力悖论的起源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最省力法则"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都倾向于避免费力。神经科学家阿米塔伊·舍恩霍(Amitai Shenhav)的研究表明,人们感到筋疲力尽而达到身体的极限,并不是因为做某件事情真的很费力,而可能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很费力。

除了因兹利奇外,舍恩霍还从努力的情感特质方面解释了我们排斥包括脑力劳动在内的努力的原因。艰巨任务的一个基本特性是,它们会让你思考如果不付出努力会发生什么——比如犯错,或者让别人失望。然而,仅仅认为避免付出努力就是全部原因,那就太过简单了。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付出大量的体力去狩猎、采集和求生,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人们通常不会避免努力,他们逃避的是无用的努力。

宜家效应

因兹利奇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参与者认为,一项任务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就越有意义,不论这项任务实际上取得了什么成果或者根本没有取得成果。一件物品的质量与生产它所投入的工作直接相关,这一观点被称为努力启发式,即更多的努力往往会带来更好的结果。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我们认为来自更多努力的结果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相信这个结果是更好的。

努力的好处

研究表明,如果我们能策略性地多逼自己一把,很多人都会从中受益。这一点在学习方面尤其有据可查。例如,在一种经常被复制的试验中,一组学生被要求阅读一段文字两遍之后再进行测试,而第二组学生只读一遍文字,然后就进行测试。你认为一周之后哪一组对这段文字的记忆更好?答案是只读了一遍文字的那组。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实验刚结束时,读了两遍文字的那组表现更好。对于这些收益反转的原因,一个假设是,只读一遍文字的学生觉得自己对测试的准备不够充分,因此从记忆中提取信息时产生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认知心理学家罗伯特·比约克所称的"必要难度"现象。

习得性勤奋

心理学家罗伯特·艾森伯格于1992年提出"习得性勤奋"(learned industriousness)这一概念,即通过正面强化努力过程而非表现结果,可以鼓励某人更加努力地工作。而这一益处似乎同样适用于全新的挑战。例如,艾森伯格与珍妮特·莫里埃洛·伦纳德的早期研究表明,学生在完成精神上有难度的任务获得奖励后,他们在完全不相关的任务上也会更加努力地尝试,并且持续时间更长。

结论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更多的人意识到努力悖论的含义,我们就可以开始重塑我们与努力的关系,从而改变我们的习惯,提高幸福感。正如因兹利奇所言,通常我们感到自己的行动有意义和重要的时候,并不是我们什么都不做的时候,而是我们付出某种形式的努力的时候。这可能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定义对休闲时间的看法。与其被动地坐着看电视,我们可能更愿意去追求一种爱好,比如手工或拼图,或者进行一项体育活动,比如攀岩或跑步,或者解决一个对你的家庭或社区很重要的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