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投资人张璐:马斯克星舰打开太空经济赛道
硅谷投资人张璐:马斯克星舰打开太空经济赛道
马斯克的星舰计划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科技创业赛道。随着SpaceX取得史无前例的进展,更多人开始关注低成本火箭发射将如何影响未来。就像特斯拉开启了电动新能源赛道一样,SpaceX也在推动着太空经济的发展。
太空经济:一个全新的蛋糕
SpaceX投资人将这一领域称为“太空经济”。它涵盖了各种基于太空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包括传统的卫星发射、太空旅行,以及更前沿的太空AI数据中心建设、近地轨道高速航行、气象科技等。
SpaceX的投资人在马斯克最新的成就后感叹,太空经济已经从科研探索阶段跨越到工业化阶段,创新接力棒已经交到了企业手中。这是一个全新的、尚未被瓜分的市场机遇。
复制SpaceX:可能与挑战
作为SpaceX的投资人,硅谷华人明星VC投资人张璐认为,虽然复制SpaceX并不容易,但太空经济的逻辑并不复杂,这个巨大的市场机遇足以吸引全球参与者。
张璐指出,SpaceX的成功得益于其民营企业的灵活性,能够快速迭代并专注于成本控制。例如,星舰的发射成本仅为行业第二大火箭波音的二十分之一。
最近一次星舰试飞成功回收了70米高、225吨重的助推器,这相当于将一个20多层的大楼从100多公里高空精准回收,误差小于0.1厘米。这种可重复使用的火箭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发射成本。
张璐预测,如果单次发射成本降低到1000万美元,那么搭载100人的成本仅为每人10万美元,搭载650颗卫星的成本每颗不到2万美元。这将大幅降低太空活动的成本,开启新的创新周期。
太空经济的投资逻辑
张璐认为,太空经济的发展类似于“圈地运动”,是抢占先机的黄金时刻。在洛杉矶,SpaceX周围已经形成了新的创新生态,仅在附近一个小城市就有几百家太空科技创新公司。
张璐的投资逻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数据处理与AI应用:随着大量卫星数据的爆发式增长,AI可以开发出各种应用场景,包括卫星数据AI处理和卫星AI功能升级。
-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月球基地建设、庞大卫星网络构建等。
- 日常交通管控:随着太空日益拥挤,需要管理和经营庞大的太空社群。
太空经济的未来展望
一份报告显示,到2035年,太空经济规模预计将达1.8万亿美元,最高可能达到2.3万亿美元。张璐预测,未来5-10年,太空经济将快速发展,包括在太空中建立类似地面云端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
然而,太空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能源获取、太空轨道监管合作、技术突破等。尽管如此,张璐认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时间里,有机会成为多行星物种。
马斯克的火星计划:乐观与怀疑
对于马斯克的火星计划,张璐持保留态度。虽然她认为10年内建立月球基地是可行的,但火星探索需要更长时间。这不仅涉及能源问题,还包括人类在太空长期生存的医疗健康问题。
在近地范围内,月球基地建设将是未来十年的关键节点。而火星探索则需要更长时间,因为这不仅仅是卫星发射的问题,还涉及能源、生命维持系统等复杂问题。